唐代李绅写的诗句有那些( 三 )


一年后,山上的老虎就被驱除 。
官府中的“奸吏”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
他任越州刺史时,曾发五万斗粮食贱价售于灾民 。
当他调离越州时:“越人父老男女数万,携壶觞至江津相送 。
”他感叹的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海隅布政惭期月,江上霜巾愧万人 。
”他在担任河南尹前,当时有一些恶少年,经常戴着高高的帽子,披散开身上的衣服,手击大氇,在官道上横冲直撞,使得车马行人不敢行走 。
其中的官家子弟,还用鞭子抽打百姓 。
李绅到任后,对这些恶少年严加惩处,使得他们“望风而遁 。
”百姓十分感戴他的德政,在他调任时,“城内少长士女相送者数万人,至白马寺,涕泣当车者不可止 。
”?李绅是一位受到百姓爱戴的官员,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 。
他的《悯农》诗已成为千古绝唱 。
他还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
他在元和三至四年(808、809)曾创作了《新题乐府二十首》,可惜,这一诗作已经散失了 。
我们仅能从元稹的和他的诗中,知道其中的一些诗题,并从诗题和元稹、白居易的诗篇中了解到,这些诗的主题是反映人民疾苦,揭露弊政和不平 。
李绅的《新题乐府二十首》经过元稹、白居易的唱和和一批诗人的咏随,形成了我国诗坛上一次革新——新乐府运动 。
?李绅一生创作了不少诗篇,可惜,只有他手编的《追昔游集》3卷遗世 。
从这3卷遗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一些政治态度、思想情感,了解他的一些生平,政治业绩和社会交往 。
同时,也可以知道,他是热爱家乡这片热土的 。
在《追昔游集》收人的不多诗作中,就有《忆东廓居》、《忆题惠山寺书堂》、《忆放鹤》、《过梅里》、《泛五湖》、《却望无锡芙蓉湖》、《别石泉》、《别双温树》等十多首 。
在这些诗中,他对家乡秀水明山作了深情的描写,倾诉了不尽思念的情怀 。
悯农诗词 粒粒皆辛苦的前一句是谁知盘中餐 。
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白话译文: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
其二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3] 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
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
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 。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 。
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 。
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
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 。
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
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 。
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
李绅的节约粮食的诗 李绅的节约粮食的诗有《悯农二首》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诗词解析:《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这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