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哪一首诗后两句是表达收复山河的强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鉴赏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 。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 。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 。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 。“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 。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 。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 。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
求描写壮美山河的古诗词!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王维《鹿柴》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 杜甫《旅夜抒怀》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柳宗元《江雪》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8、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 。
——俗语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李白《关山月》10、桂林山水甲天下 。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 王维《使至塞上》1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
—— 李白《赠裴十四》1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 王之涣《凉州词》1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 李白《望天门山》1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1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杜甫《登高》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20、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李白《独坐敬亭山》21、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桂林山水》2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