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园》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五 )


同济园那些对陈从周先生的说三道四让我想的很多,在此次写作中我一直在自问:什么是匠?什么是家?我感到,能把各种知识融为一体的是家,而只能依葫芦画瓢的是匠 。而这么多年来,我们一边打破原有的文化传统,一边是却食洋不化,或全盘西化或西装马褂混搭 。正因为如此,所谓创新所谓原创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流行的都是那些贴牌的模仿的山寨版 。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 。我想同济园内很多只能是器,像陈从周先生这样得道者只能是少数或是个别 。
对传统山水园林有着浓郁兴趣的钱学森,最推崇的就是陈从周写的一手好诗 。研究园林和古建筑,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是成不了才的,陈从周由文史到国画,再到古建筑园林,恰是一条必须的“科班”之路 。正像有人说的,路径决定了境界 。如果没有文史的积淀,没有艺术的熏陶,陈从周也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成就 。这也是他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设计建造中国式园林“明轩”引起世人瞩目,成为经典的最好注解 。据说,陈从周先生晚年醉心昆剧,一天不听昆曲便饭食不香,他还写过《园林美与昆曲美》等多篇谈戏说曲的文章 。这是他浸染传统文化最好例子 。如今昆曲和园林的结合范例已经耳濡目染,并不以为罕 。
说到陈从周的传统文化修养,我从他生前编定的最后一本书《梓室余墨》中略见一斑 。这本书中所收随笔近500篇,内容虽以他的专业古建筑、园林为主,却涉及书画、古迹、文物、民俗、人物等领域,就像一本小型的百科全书,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作者的文字和学术方面的功力,也让人感到作者的知识之丰富,如此的知识储备足以让陈从周先生在专业上取得别人难以取得的成就 。正如张舜徽给刘梦溪信中所谈到的:“如欲权衡人才之轻重,盖有专家与通人之别 。专家路窄,通人路宽;专家但精一艺,通人则能开廓风气,影响于当时及后世者,则以通人为大 。”陈从周先生正是这样一位通人 。
读陈从周先生的书让我想到了徐志摩、沈从文,想到了叶圣陶、俞平伯,想到了合肥四姐妹,想到了王世襄,那些走向新世界的传统文人们?? 当一般吟风玩月的书来读,此但可为悟者心传,不足为执斧斤者道也 。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在造园手法上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并且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意境是中国园林的内涵,赋予园林艺术以灵魂,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 。我们只有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才能体会到,并运用到现在的园林设计之中,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只有提高自己才能提升当今园林设计的品位 。读了《园说》和《园冶》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也有很多是自己看不懂的,陈从周先生的园林言虚实,为学亦若是 。“余写《说园》,连续五章,虽洋洋万言,至此江郎才尽矣 。半生湖海,踏遍名园,成此空论,亦自实中得之 。敢贡已见,求教于今之方家 。老去情怀,期有所得,当秉烛庚之 。”是何等情怀,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似乎这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为了让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继续大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