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潍坊风筝打油诗( 五 )


这里的工作人员按照传统绘制要求先要进行一年的基础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才能上岗绘制 。
风筝绘制要做到不留底线痕迹、勾线运笔流畅、精细均匀、轻重有序、繁简有序、色块明快、润色自然、层次分明、直观效果逼真,体现出了拙雅、夸张、热烈、工整洁净之特点 。
风筝的面料为真丝绢料,特点不怕水、不变形...
风筝的故乡是哪里?风筝故乡,幸福潍坊!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风筝的发祥地,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风筝都,为国际风筝联合会组织总部所在地,也是“国际风筝会”(又称“风筝节”)庆典活动的固定举办地点又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也称作鸢都 。
潍坊“世界风筝都广场”之“风徽”标志 。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
风筝历史来源的故事 风筝的起源与传说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
南方称“鹞”,北方称“鸢” 。
“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明代陈沂《询刍录》记载:“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 。
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名呼风筝 。
”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 。
传说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地道的距离 。
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即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
中国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通讯和气象有关 。
大约唐、五代时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娱乐游戏的玩具,同时它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 。
唐代诗人元稹曾有诗云:“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生动地描写了儿童放风筝的情景 。
清代郑板桥《怀潍县》中的诗句“纸花如雪满天飞”,则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放风筝的盛况 。
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 。
春回大地之时,人们放飞风筝,也放飞梦想 。
大约500多年前的明代,风筝就已传到朝鲜,后又陆续传到日本、东南亚、欧洲和美洲 。
而中国的东南西北,到处都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它们世代传承,风格各异,有粗犷豪放,有活泼精巧,有色彩绚丽,也有清淡素雅 。
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等著名风筝产地,都有重要流派的传世佳作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采访人员 张东伟)风筝的起源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 。
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 。
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 。
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 。
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
中国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 。
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 。
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
中国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
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 。
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 。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 。
”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
”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 。
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 。
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
中国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 。
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
中国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 。
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
中国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