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会实践报告( 三 )


仪式过后,我们走到他们中间,帮他们脱去那厚重的外衣,让孩子们也凉快一下 。我们的这一举动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和不该有的隔阂,气氛立刻变的轻松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小小的欢乐渐渐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开来……
杨家凹是我们小分队进驻的第一个自然村 。听司机师傅说,这还是一个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子,其他邻村只能步行去,而且距离都相当的远 。那里,我们是不能去的 。
村民们很早就在村长家等我们了,通过一些简单而直接的交谈,我们了解了好多 。这里的家长比我们想象的开通的多,他们普遍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一般家庭都会尽最大力量供孩子读书 。
杨家凹已经连续五年大旱了,贫瘠的土地上,本来就不宜种植粮食,而赖以生存的枣树,长势也极为可怜,当时已经接近收获季节,可每棵枣树的枝条上却不见结枣,可见今年又将是个歉收年 。
这里的教育水平很落后 。教师授课以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班里的尖子生的掌握状况为准,其他大部分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 。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升学率的滞下,这个村应届生升学率为0,而经过复读的学生升学率也不过10%,况且是要去柳林一中补习的,在那儿一年下来得花费两千五百元左右,对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在本地复读虽然便宜,但效果很难让人满意,据说,有的孩子读了三年也没能考上高中 。
这些山里的孩子们就在经济条件与教学条件之间左右为难着,最终家庭稍困难的学生就此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 。宋老师就是一个例外 。
说实话,第一次看见宋老师让我想起了电影《凤凰琴》中的校长 。棱角分明的脸上架着一副大大的近视镜,薄薄的两片嘴唇紧紧的抿着,一副教师所特有的单薄的身体,更显憔悴 。宋老师是负责我们与孩子之间联络的,很多资助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是通过他中转的 。他的家住在废弃小学的旧窑洞里,简单的陈设中大部分是各种书籍,电视机是我所见到的唯一家电,但平时怕影响孩子学习是很少看的 。宋老师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教师,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的女儿是全校唯
一应届考上高中的学生,并成为我们首批奖学金的获得者 。这道让我想起一首歌曲: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
村民对我们可以说是热情备至 。他们总是出于人性中最善良的本质为你默默的做着一切,他们质朴而憨厚的笑容时时触动着我心灵的深处 。程田雨是我资助的一个孩子,为了迎接我,他拿出了家里最好的,也是平时很少吃的——白面,做了南瓜白面条(他们这里四季都吃不上蔬菜,一切以面食为主,很多家庭吃的还是玉米面、高粮面) 。饭是为我一个人做的,当我吃面的时候,他们专注的看着我,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仿佛嚼着白面条的是他们而不是我 。在这里我是不敢剩饭的,田雨的妈妈看着被我吃干净的碗,眼神中流露出无比的欣慰,生怕我这城里娃,感到不习惯而吃不下 。可是此刻,我的心里却早已是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