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亲人的诗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亲人已仙游,未呈儿孙福 。游魂于千里,如何度思量 。
亲人仙游去,儿孙福未触 。游魂千里处,思量千百度 。
亲人已仙游,未聚儿孙楼 。游魂千里奏,如何思量愁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
纵使相逢应不识,

【悼念亲人的诗句】

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
【注释】
[1]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 。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 。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 。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 。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 。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 。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 。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
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 。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 。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 。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 。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 。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
关于亲人离开后的不舍的名言或古诗 城上高楼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宋·张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柳永《雨霖铃》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
-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
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五代后蜀·顾)-------三联阅读(www.3lian.com) 君回相聚短,今又各一方 。
夜夜盼归期,念君忆复返 。
不怨相思苦,只恨相逢难 。
日日心牵挂,望君回乡缘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陇西行》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
----俞彦 盼有长聚日,携手看天荒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
《折桂令》 ----徐再思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