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学习方法如何写?( 二 )


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 。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 。比如“是以”“孰与”(和……相比,哪个更……)“无乃……乎”(恐怕……吧 。)“得无……乎”(莫非……吧,恐怕……吧 。)等 。
三、特定语言环境推断词义
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就需要根据上文、词义的惯性来顺推,或根据下文的语脉、文义来逆推 。俗话说,宇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只有将字、词、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体语境框架内,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 。文言文中“言”的试题,由于侧重考理解能力,非常注重语境因素 。特定语境中的词语往往有特定的含义 。尤其是文言实词,由于其具有多义性,离开语境可能会做出完全错误的判断 。因此,多掌握一些理解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对我们进行有效的复习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
另外,还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例如高考题“在官清恪,未尝问私”(恪,谨慎而恭敬),成语有“恪守不渝” 。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常见成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
四、区分文言虚词常见用法
复习虚词,要注意近几年考了哪些虚词,考的什么义项和用法,同时注意本年度要求掌握的虚词有哪些 。近年的《考试说明》只要求掌握18个虚词,但虚词的范围虽小,变化很多 。因此在复习中,要掌握这些虚词的词性和常见的用法,以及当它具有某种词性时可以翻译成什么 。有了这种基础再去做题,一般题目都能解决 。首先应明确虚词在不同词性时的特点 。比如经常考试的、用法也比较复杂的虚词“以”,词性主要有介词和连词等 。作为介词后面往往跟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如“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以”后跟名词性短语“一璧之故”作谓语“逆”的状语 。而当它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或主谓短语,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以”后是“其无礼于晋”,是一个主谓短语,所以“以”只能是表原因的连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两个例句中,“以”都译为“因为”,但因为所连缀的词性不同,用法也明显不同 。所以“以”是介词还是连词,就须对它所连带的词语作具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