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首讽刺对方不懂装懂的古诗。

戏为六绝句之二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翻译: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
简介:这首诗是杜甫针对当时社会一些人没有真正懂得诗歌内涵而轻易讥笑、讽刺“初唐四杰”的文人而做的反讽诗,诗中提到的“轻薄为文哂未休”者就是楼主所说的“不懂装懂”之人 。
形容一个人无知,不懂装懂的诗句,不要成语,也不要俗语之类的 1、《戏为六绝句·其二》 唐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2、 《春秋战国门再吟》 唐 周昙好龙天为降真龙,及见真龙瘁厥躬 。
接下不勤徒好士,叶公何异鲁哀公 。
3、《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4、《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宋 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5、《天香》 宋 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
天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
当年酒狂风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信 。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
求一首讽刺对方不懂装懂的古诗。

形容不懂装懂的成语 南郭先生 【拼音】:nán guō xiān shēng 【解释】: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
【出处】:《晋书·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
” 【示例】:我们不能学~那样滥竽充数 。
【近义词】:南郭处士 【反义词】:北郭先生 【语法】:作主语、宾语;指滥竽充数的人 【英文】:south-city retired scholar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 。
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形容不懂装懂的成语10个 形容不懂装懂的成语有:滥竽充数、信口开河、南郭先生等等 。
1、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 。
释义: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
造句:言调整人事,滥竽充数,依然如故 。
2、信口开河:(xìn kǒu kāi hé) 释义:比喻不懂装懂,随口乱说一气 。
造句:他常常信口开河,同事们都很讨厌他 。
3、南郭先生(nán guō xiān shēng) 释义: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 。
造句:这是个南郭先生,我们别听他的 。
...
如果有人妄谈国家政治,不懂装懂,用什么成语形容回答:可以用“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这句歇后语形容 。
出处:《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率四十万 大军与诸葛亮在渭河之滨对阵 。
双方斗阵法,诸葛亮摆了一个八卦阵,问司马懿认不认识,司马懿虽然不认识,却不想认输,硬着头皮说认识 。
诸葛亮讥讽道:“认识有什么用,敢不敢打呀? ”司马懿生气地说:怎敢瞧不起 我?认识就敢打 。
”八卦阵是诸葛亮用奇门遁甲创设的阵法,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 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 。
司马懿让三个将领从生门杀入,从休门杀出,再从开门杀入,结果三个将领被 活捉 。
诸葛亮不杀他们,而让部下脱 下他们的衣服,涂黑他们的脸,放出阵 去 。
司马懿恼羞成怒,下令攻阵 。
诸葛亮趁机从两侧偷袭魏军,结果魏军三面受敌,被打得落花流水 。
后人用这个歇后语形容那些不懂装懂的人 。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
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