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社会实践报告如何写?( 六 )


1、x小的老师一般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其中不乏各学科教学的带头人 。
2、x小的学生多为家庭条件宽裕,父母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孩子 。
这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知识面宽广,多才多艺,情感丰富,自尊自强,且极富个性化;但不可避免的,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有所欠缺,且自我意识较为浓重 。
三、调查方式:
鉴于本人身份是实习教师,本次调查采取的是观察法 。
四、调查时间:
20xx年9月14日――――20xx年11月6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包括学习生活习惯;教师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
六、调查结果:
依据观察结果,我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形成此篇简短的报告 。
七、事例与分析
1、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好有坏,但这与他们的行为规范与否并没有直接联系,教师应一视同仁 。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心里,学习成绩好也许就是一道最高的标准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像一个标尺一样,所有学生都以他们为看齐的对象 。但并不是学习成绩好就代表日常行为规范 。学习成绩再好,他始终也是一个孩子,也会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这时候,教师应严格要求,这样才能既敲响这个“好学生”的警钟,又能教育其他孩子,同时树立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的观念 。以前见过一个事例,教师在处理学生的日常行为偏差时,无意中忽略了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导致这名学生愈加肆无忌惮,同时学生也开始不服教师,认为教师偏心 。而相反,在另外一个事例中,教师对同样犯错的“好学生”严厉指责,不仅这名“好学生”没有再做错,就连一些日常行为总是不合规范的学生也没有再做同样的事 。
2、小学生年纪尚幼,心理发育还不是很成熟,经常会在无意中受到伤害或伤害别人,教师要及时抚慰孩子,指出偏差 。在我的实习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 。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下文称生甲)在小组活动时,联合另外的孩子孤立一个日常行为规范较差的孩子(下文称生乙) 。生乙其实对这次活动很用心,因而在遭遇到排挤后,便携愤报复,故意破坏小组活动的成果 。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安抚即将起冲突的双方,使双方都平静下来,再进行了解和教育 。在了解情况后,我得知,生乙日常行为经常偏差,生甲认为他会破坏小组活动,故而排挤他 。我首先安抚了生乙,并指出他在这件事里的错误,告诉他这样的情况是来自他以前的行为偏差 。之后我对生甲指出他行为的偏差,教导他要善待每一位同学 。最后我又鼓励生乙在日后将心中的委屈或困扰向老师倾诉 。这件事算是圆满解决,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生乙日常行为有所进步,令我十分欣慰 。但这件事中有一个细节,让我一直久思不得解决之法 。生甲在诉说理由时一直强调所有的同学都这样对待生乙,同样的事情我已经经历过好几次了,而且很多学生之间的冲突都是来源于此 。如果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生这种人云亦云,集体排斥某位同学的行为或观点,我想将大大减少学生之间的冲突,并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更少的伤害 。但这个问题我尚未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之道,在这里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