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留恋的诗句( 五 )


——晏殊《浣溪沙》 13、艳阳时节又蹉跎,迟暮光阴复若何 。
一岁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计老时多 。
——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 14、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 。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 。
——文嘉《昨日歌》 15、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
——文嘉《今日诗》...
形容“分别再也不见”的诗句有哪些? 1.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3.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4.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5.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 原文: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翻译: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
),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
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
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
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
2. 原文: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翻译:我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
赏析: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 。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 。
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
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
3. 原文: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翻译: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赏析: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
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