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落花”的意象是什么?( 三 )


江间波浪兼天涌 , 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 , 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 , 白帝城高急暮砧 。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 , 也塑造了这种意象 。
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 , 即使平常诗人 , 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 , 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 , 小庭空 , 断续寒砧断续风 。
无奈夜长人不寐 , 数声和月到帘栊 。
”(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 , 灯白夜堂凉 。
此意无人会 , 重城醉梦乡 。
”(林景熙《夜意》) 4、雁 相传鸿雁能够传书 。
李煜在《清平乐》中说:“雁来音信无凭” , 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 , 主人公眼见南方...
论毛泽东诗词意象特点,大约600字.谢谢 山 , 作为自然世界中最强大最能唤起人类感情的真实存在 , 屹立在地球的表面 , 产生在人类诞生以前的未知历史里 , 延绵到现在 , 历代人欣赏历代人赞美历代人抱怨 , 却无法真的反抗 。
作为大地母体的一部分 , 它在那哪里就融入了哪个民族的生命 , 流淌于哪个民族的血液 。
追溯到华夏文明始祖的先秦 , 在古老的神话里我们读到过《精卫填海》的故事 , 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 , 以埋于东海”而《刑天舞干戚》里 , 刑天就是葬于山而后获得重生的 。
“刑天与帝争神 , 帝断其首 , 葬之常羊之山 。
”在中国文学的源流《诗经》里 , 山之形象也无处不在 。
《国风 , 召南 , 殷其雷》中说道“殷其雷 , 在南山之阳” , “殷其雷 , 在南山之侧” , “殷其雷 , 在南山之下”即写车马之声 , 一会儿在山上一会儿在山下 , 就是不见远役的丈夫归来 。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南山有台》中更是多次以南山和北山有什么来做起兴之句 , 引出对“宾客有德有寿 , 为国柱石”的祝福 。
而两汉 , 魏晋 , 唐 , 两宋 , (元)明清这一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里 , 山的意象的出现更是层出不穷、风采各异、意蕴深厚而耐人寻味的 。
这里便将中国古典文学中成就最辉煌的诗词借用 , 和毛泽东诗词进行对照阐析研究 , 从而更好了解毛诗词中古典意象的艺术特色 。
实际上“山”的意象在毛诗词中出现是十分频繁的 , 就我所收集的基本全面的毛泽东七十首诗词而言 , 山这个字就出现了大概六十次 , 再加上出现的“峰”和“嶂”等代山的字 , 一共山的意象出现的应该有七十次左右 , 这在七十多首诗词里出现 , 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数字了 。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 毛泽东作为人民革命的发起者和领袖 , 他常年在路途上奔波 , 为逃避追捕和迫害 , 进山是常事 , 同时中国革命也是从农村开始胜利的 , “进山钻洞”是当时的战斗方针 , 所以山已经融入了革命的血液 , 融入了毛泽东的信念 , 毛泽东读懂了山自己也就成了一座世人不可企及的高峰 。
水系意象 古语说“仁者乐山 , 智者乐水 。
”毛泽东作为古今中国的第一人 , 其领袖的风采和气度 , 萦绕宇宙 , 弥化乾坤 , 他不仅是仁者 , 也是当之无愧的智者 , 所以在他性灵所羽化的文字里 , 水也如山意象的存在一样 , 是他常喜提及与妙笔生花般应用的素材 。
如果说山是大地的脊梁 , 那么水就是大地的经脉 , 脊梁威稳挺立 , 经脉温柔绵延 , 它们共同创造了世间奇幻的生命 。
如果说山是男人 , 那么水就是女人 , 男人阳刚威猛行走四方 , 女人温婉灵动呵护家园 , 他们共同缔结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 。
如果说山意象的频繁出现是毛泽东诗词的筋骨 , 是仁者厚重的慈爱 , 那么水意象的多次出现就是毛泽东诗词的血液 , 是智者丰满的思想 。
一切生命始于水 , 亦如人类 , 也因为如此 , 人类在最初的记忆里便处处留下了水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