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唐伯虎的桃花诗( 二 )


桃花源记 [南北朝]陶渊明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
后遂无问津者 。
征唐伯虎的桃花诗

以山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山色空朦雨亦奇~~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苏轼; 山雨欲来风满楼~~出自:【咸阳城东楼】,作者:许浑; 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大林寺桃花】,作者:白居易; 山河破碎风飘絮~~出自:【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出自:【游山西村】,作者:陆游。
拼音:【shān】 释义: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 。
亦称“房山”) 。
形容大声:山响 。
山呼万岁 。
...
古诗"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前一句是什么?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注释】: 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 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 。
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 。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
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
简评与赏析: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 。
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
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 。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