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韵读后感10篇( 三 )


清塘荷韵读后感 三:
写荷花的文章很多,读季羡林先生写荷花则另有一番情境,季老写荷花,写出了淡定、雅致与浪漫的韵味 。在季老的身上,既有旧文人的情怀,也有新时代文人的气息 。在他的全文中,其实我最喜欢的是他所引用的“池花对影落”的这一诗句,在引用此句之前,季老是这样写的:“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瘦 。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头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飞,最终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 。”季老的这段文字实是对“池花对影落”的注释,花能找到影子,人也会如此,由此我想到的是对生命的礼赞 。
季老的一生历经坎坷,早年曾是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学生,后留学国外,精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精于该语言的专家 吐火罗文是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他先是北京大学的教授,1967年被查到反革命证据,抓去审讯、批斗,1968年在北京大学理解改造,后被拉到煤厂批斗,又被送到北京大学分校改造,其后又被关进牛棚,1969年下乡理解贫下中农再教育,1970年回北京大学看校门 。改革开放后,1978年成为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季老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耄耋之年,仍旧不能放下笔,最终“池花对影落”,他生命的尽头终结在他为之奋斗的事业里 享年98岁 。不光季老如此,中国千千万万个文化学者,科技工作者,两弹一星的元勋们,哪一个不是如此,“池花对影落”是他们真实生命状态的写照,他们是中国社会中真正构成社会脊梁的英雄 。
清末大思想家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它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先生认为这是文人的三种境界 。其实,从“池花对影落”而言,笔者还认为,在三境之外还应当有一种境界,即“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笔者认为一个人仅有将自我的命运,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连在一齐,与生他养育他的土地连在一齐,并为此献身,他的生命才具有了更加真实的意义,生于这片土地还于这片土地,这也正是“池花对影落”的境界 。
清塘荷韵读后感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