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剑的诗词( 三 )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弓背霞明剑照霜 , 秋风走马出咸阳 。
——唐·令狐楚《少年行》闪灼虎龙神剑飞 , 好凭身事莫相违 。
——唐·吕岩《绝句》逆胡未灭心未平 , 孤剑床头铿有声 。
——宋·陆游《三月二十七日夜醉中作》叹防身一剑 , 壮图濩落 , 建侯万里 , 老境相将 。
——宋·刘克庄《沁园春》丈夫儿 , 倚天剑 , 切云冠 。
——金·元好问《水调歌头》每忆上方谁请剑 , 空嗟高庙自藏弓 。
——明·高启《岳王墓》
有没有带“剑字的古诗词 剑客十年磨一剑 ,  霜刃未曾试 。
今日把示君 ,  谁有不平事?用了十年工夫磨制出一把宝剑 , 剑刃寒光闪闪却还没有试用过 。
今天 , 把它拿给您看 , 请告诉我谁有不平的事要伸张 。
古诗鉴赏十年磨一剑 , 霜刃未曾试“良工锻炼凡几年 , 铸得宝剑名龙泉 。
”而此剑是“十年磨一剑” , 可见其制作精良足可与传说中的龙泉宝剑比肩 。
开篇先侧写一笔 , 已显示出此剑非同一般 。
接着 , 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 。
”写出此剑颜色如霜雪 , 闪烁着寒光 , 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 。
虽说“未曾试” , 而跃跃欲试之意已流于言外 。
此剑一出 , 定会使人“咨嗟叹奇绝”的 , 这里同时表现了作者的充分自信 。
这位剑客经过潜心修养 , 苦练多年 , 身怀绝技却还没有机会一显身手 , 便不禁跃跃欲试 , 期盼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
这两句咏物而兼自喻 , 意在以宝剑未试来比喻自己抱负和才华不得施展 。
诗人未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 , 也未正面写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 , 然而通过托物言志 , 已可洞悉诗人的心理 。
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 , 确是很高明的 。
今日把示君 , 谁有不平事为何铸剑十年却从未露过锋芒呢?只是因为能识此宝之人尚未出现 。
高山流水 , 知音难觅 。
怀才不遇者正如抱玉的卞和 , 如果赏识自己的人始终不出现 , 岂不是要活活哭死 。
幸运的是 , 韬光十载 , 而如今终于得遇知贤善任的知音——“君” , 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于是今日剑客便毫不犹豫地亮出了宝剑 , 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 , 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 , 告诉我 , 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此句将剑客的豪侠之风表现得痛快淋漓 , 仿佛剑鸣于匣 , 呼之欲出 , 读之使人顿感血脉偾张 , 怒发冲冠 , 一种急欲施展才能 , 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 , 跃然纸上 。
同样以咏宝剑言志的诗还有唐代郭震的《古剑篇》 , 此诗化用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的传说 。
诗中有“虽复沉埋无所用 , 渊能夜夜气冲天”的句子 , 与贾岛的这首《剑客》一样 , 在借咏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 抒发不遇感慨的同时 , 表现了一种虽然身处困顿之中 , 却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 自己终究不会被埋没 , 终将破壁飞腾而去的强烈自信 。
这首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自然而巧妙 。
由于这首诗是借咏剑以寄托理想 , 因而求鲜明 , 任奔放 , 不求技巧 , 不受拘束 。
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 , 意思显豁 , 主题明确 。
其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在于语言平易 , 诗思明快 , 诗句短小精练 , 更有一种干练豪爽的侠客之风 , 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
全诗感情奔放 , 气势充沛 , 读来剑中见人 , 达到人剑合一的艺术效果 。
实际上 ,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 , 主要不在形式技巧 , 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 , 体现为一种典型 , 一种精神 。
诗人以剑客的口吻 , 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 , 托物言志 , 抒发了兴利除弊、实现政治抱负的豪情壮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