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0的概念

0是介于-1和1之间的整数 。是最小的自然数,也是有理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
0没有倒数,0的相反数是0,0的绝对值是0,0的平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任何数都等于0,除0之外任何数的0次方等于1 。0不能作为分母出现,0的所有倍数都是0 。0不能作为除数 。
0是极为重要的数字,关于0这个数字概念在其它地区很早就有 。公元前3000年,巴比伦人就已经懂得使用零来避免混淆 。古埃及早在公元前2千年就有人在记帐时用特别符号来记载零 。玛雅文明最早发明特别字体的0 。玛雅数字中0以贝壳模样的象形符号代表 。
标准的0这个数字由古印度人在约公元5世纪时发明 。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 。在东方国家由于数学是以运算为主(西方当时以几何并在开头写了“印度人的9个数字,加上阿拉伯人发明的0符号便可以写出所有数字) 。由于一些原因,在初引入0这个符号到西方时,曾经引起西方人的困惑,因当时西方认为所有数都是正数,而且0这个数字会使很多算式、逻辑不能成立(如除以0),甚至认为是魔鬼数字,而被禁用 。直至约公元15,16世纪0和负数才逐渐给西方人所认同,才使西方数学有快速发展 。
0的另一个历史:0的发现始于印度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印度婆罗门教最古老的文献《吠陀》已有“0”这个符号的应用,当时的0在印度婆罗门教表示无(空)的位置 。约在6世纪初,印度开始使用命位记数法 。7世纪初印度大数学家葛拉夫.玛格蒲达首先说明了0的0是0,任何数加上0或减去0得任何数 。
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提到以命位记数法来进行计算的实例 。也有的学者认为,0的概念之所以在印度产生并得以发展,是因为印度佛教中存在着“绝对无”这一哲学思想 。公元733年,印度一位天文学家在访问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期间,将印度的这种记数法介绍给了阿拉伯人,因为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不久就取代了在此之前的阿拉伯数字 。这套记数法后来又传入西欧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0

怀念爸爸的诗句有哪些? 1. 《思父》纪大良春雷轰烈起沧茔,难信慈严九界行 。
何日再耕陇上地,三更梦见泪无声 。
2. 《思父》纪大良欲翠青山起父茔,难别盛世舍亲情 。
从此慢步重宵九,再见音容梦几更 。
3. 《悼慈父》纪大良清风蓑雨雨纷纷,正是人间换景新 。
孰晓天堂传诏令,仙幡度我父亲魂 。
4. 《悼春》纪大良春韵入园香,慈严却远航 。
残红谁再护,把酒问夕阳 。
5. 《思父》纪大良醉风醉雨醉思亲,难孝高堂欲断魂 。
可叹乡愁谁解意,几回梦赋杏花村 。
6. 《七绝忆父》纪大良常思爱父就职间,为树清廉戒酒烟 。
卸任一身轻自在,回家顿感五粮甜 。
7. 《想父亲》纪大良人间五月杨花酩,岁岁来勾想父亲 。
似雪一生化无影,爱花半世散花馨 。
8. 《浣溪沙 念父》纪大良骨血亲情唤不回,冥钱飞舞泪难持 。
松涛百鸟亦悲啼!隔断阴阳音信绝,十年冷暖诉谁知?夜台长睡忍相离?9. 《祭父》纪大良如戏人生道尽愁,风花雪月梦悠悠 。
提笔乱舞红尘事,携酒轻吟四海收 。
一枕相思何处愤,满膛乡恨问谁求 。
慈严驾鹤仙游去,唯有诗词祭杏州 。
10. 《七律·忆父亲》纪大良梦里千回忆父亲,醒来泪水湿衣巾 。
生前历历慈祥貌,耳畔时时肺腑音 。
处世随和凭睿智,持家俭朴靠恒心 。
今朝不恋功名利,他日更需手脚勤 。
关于0的概念

思念父亲的古诗词 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2、《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
4、《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
6、《闻雁》【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
7、《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