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学习重点有哪些?( 五 )


二、在“读诗(词)句 , 晓诗(词)意”中让“释、换、猜、 调、补”成为习惯 。
试着新课改下古诗(词)句的理解 , 不管是名师课堂 , 还是一线教师的普通课堂 , 大都利用多媒体 , 注释等粗知大意 , 不求直译(古今词义对译) , 是先进的教学手段值得推广 。
然而就乡村小学 , 古诗词教学中 , 讲求实效的还是坚持训练学生用“释、换、猜、调、补”的学习方法直译古诗词 , 让其成为学习习惯 , 终身受用 。
1、释——查注释、解注释、看注释 。
这是学习古诗文的常用方法 。
在教学中 , 要时时提醒学生利用身边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尝试自己直译诗句 , 通晓诗句的意思 。
2、换——古今词对换 。
如我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册《古诗词三首》、《牧童》一诗 , 理解“草铺横野六七里”中的“铺”时 , 让学生查字典 , 学生找到词条:把东西展开或铺平!联系诗句大致理解意思后 , 再让学生给“铺”组词 , 学生很快想到了铺天盖地(把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铺”换成了现代汉语的多音节词“铺天盖地” , 一下子就理解了草长的茂盛、草野辽阔的意境) 。
3、猜——联系上下文推测古诗(词)中词语的含义 。
如在教学十一册《泊船瓜洲》这首词 。
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时 , 让学生推测其含义 , 有的说是“隔开” 。
于是 ,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辩论 , 结果是既可解释为“隔开” , 也可解释为“间隔” , 两个意思都能表现出京口和瓜洲的距离 。
4、调—调换顺序 , 即古诗词句中的词序有时与现代汉语语句的顺序不同 , 需要调换才能正确直译 , 比如在《绝句》一诗中 , 理解“门泊东吴万里船”时 , 应调换为“门泊万里东吴船” , 翻译为“门前停泊着行了万里的东吴来的船只 。
”5、补—补白 , 即在直译古诗词遇到意义跳跃性大 , 意义含蓄时 , 就需要教会学生补充意思 , 补充含义 。
如在古诗《泊船瓜洲》中 , 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 , 钟山只隔数重山”时 , 如果设有补白的话 , 学生可能对京口、瓜洲、钟山这三个地名 , 机械地理解为“从京口到瓜洲仅一江之隔 , 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 不会明白其含义及作者心里的想法 。
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补白: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的所见所闻 , 作者的...
小学的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1.山村咏怀宋代:邵雍一去二三里 , 烟村四五家 。
亭台六七座 , 八九十枝花 。
2.画唐代:王维远看山有色 , 近听水无声 。
春去花还在 , 人来鸟不惊 。
3.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
4.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 , 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
5.咏柳 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古诗内容(共6首) 1课 独坐敬亭山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
当年 , 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 , 世态炎凉 , 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 , 孤寂之感倍生 。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 , 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 , 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 , 以山为伴 , 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 , 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 , 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 , 四周一片寂静 。
我静静凝视着山 , 觉得山也在看着我 , 好像在互相交流 , 彼此总是看不够 。
此时此刻 , 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
1)“众鸟高飞尽 , 孤云独去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