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荷花的诗( 二 )


荷花的诗词名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宋) 周敦颐的《爱莲说》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是: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
这句话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
《爱莲说》 周敦颐(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晋陶渊明独爱菊 。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是很多 。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升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而更加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她 。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
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 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世称濂溪先生 。
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 。
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
...
关于赞美薄荷的诗词 一微山湖畔彩云低,薄雾蒙蒙草木齐 。
水漫河堤阡陌满,风吹岸石鸟鸦啼 。
荷开柳舞双重影,雨霁虹销几道霓 。
千种风情千种色,缤纷沁透夕阳西 。
二仙葩何意落凡埃,万顷微山尽日开 。
道说瑶池临玉帝,佛言法座有如来 。
田田叶顶太阳盖,朵朵花羞靓女腮 。
欲醉还痴迷路径,弦歌起处见琼台 。
三微山湖人心向阳,芦蒲荷花稻谷香 。
两岸春风遮不住,一曲琵琶世流芳 。
芦苇和荷花诗句 芦苇和荷花诗句白洋淀陈赫男 白洋淀----三个湿漉漉、水淋淋的汉字,组成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织成了生活在西北黄土高原的人们对于水乡泽国的神秘和向往 。
但是从童年时起,对于白洋淀的零星了解,始终与上世纪那个铁血流火的红色年代有关:小兵张嘎、雁翎队……就连大作家孙犁的《荷花淀》,也主要是着墨于聪明勇敢、淳朴可爱的白洋淀人 。
淀上风情,只在女主角手指上绞缠着的柔滑修长的苇眉子上略窥一斑 。
终于有缘走近白洋淀.走进白洋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给过我的眼球多少刺激,白洋淀,它还是让我激动、震惊了!一、美丽奇迹乘着清晨的凉风,驱车走进这无边荷海,走进图画深处 。
千亩荷塘如一幅绚烂的长卷,向天边款款铺开,荷叶碧绿如洗,密匝匝朝天张开,无数朵粉色的荷花、荷苞,就在这绿海之中乘风摇曳、舒卷开合,怎一个“美”字了得!极目远眺,不见花,不见叶,只见一片绿海之上,缀满了星星粉点,越往远看,绿色越少而粉点越密,至与天相接的地平线,已不见绿色,粉点接续成一条由浅至深的粉色长线!谁能知道在这无垠的荷塘里,有多少个花苞在酝酿,有多少朵荷花在盛开呢 。
当年造物主行走到这里的时候,心情必定十分的愉悦,所以他用那支神奇的魔杖轻轻一点,才在这华北平原上点出这颗璀灿的明珠,从而遗给人间这千秋万代的美丽奇迹 。
白洋淀中有九个孤岛 。
属于王家寨的这片千亩荷塘,一色野生的粉色单瓣荷花 。
循着纵贯荷塘的木浮桥缓缓行去,可以近距离欣赏它的模样;从浮桥上下去,又可以踏着荷丛中隐藏得很好的石墩分花拂叶,走进荷海深处 。
几近透明的粉色花瓣上流动着日精月华,莲蓬上散落的小圆眼里孕育着淡绿色的莲子,脚下的水底埋藏着洁白的莲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