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只丹顶鹤|一个真实的故事简介

还有一只丹顶鹤(一个真实的故事简介)
还有一只丹顶鹤|一个真实的故事简介

徐秀娟在喂养幼鹤 。
还有一只丹顶鹤|一个真实的故事简介





“为何这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低声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1990年 , 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风靡大江南北 , 吟唱的正是护鹤女孩徐秀娟的事迹 。徐秀娟是我国环保战线上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 , 牺牲时年仅23岁 。本期“红色丰碑”全媒体行动聚焦盐城滩涂 , 为您讲述一位东北姑娘和她心爱的丹顶鹤的真实故事 。
扬子晚报/扬眼采访人员施广权专题统筹刘璞
生于驯鹤世家从小就爱鹤
徐秀娟1964年10月16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满族渔民家庭 , 家里世代养鹤 。父亲徐铁林是齐齐哈尔市扎龙保护区一位鹤类保护工程师 , 妈妈也曾在扎龙保护区养鹤10年 。小时候徐秀娟常帮着父母喂小鹤 , 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丹顶鹤 。
1981年 , 因当地中学高中停办 , 17岁的徐秀娟随父亲来到扎龙自百思特网然保护区做临时工 , 负责养鹤、驯鹤工作 。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顶鹤、白枕鹤、衰羽鹤等珍禽饲养、散放、繁殖、孵化、育雏的全套技术 。她负责的雏鹤成活率达到100% , 扎龙保护区蜚声中外 。
1985年3月 , 徐秀娟自费到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进修 。尽管学校考虑到她的困难 , 为她减免了一半学费 , 她仍然吃不起一天6角钱的伙食 , 一直靠馒头就咸菜维持每天的紧张学习 。后来 , 她决定把两年的学业压缩在一年半内完成 。学时减短却未影响她的成绩 , 最后考试11门功课中 , 她有10门成绩为“优”或85分以上 。
怀揣两枚鹤卵建立南方首个鹤类驯养场
吕士成 , 现任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鸟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1986年 , 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刚刚成立 , 技术人员缺乏 , 就是他和另一位同事两个人北上 , 到齐齐哈尔邀请到徐秀娟来盐城工作 。
尽管30多年过去了 , 吕士成仍然清晰记得初见徐秀娟的样子:她剪了一个短发 , 瘦瘦的 , 上身穿了一个黑夹克 , 下身穿牛仔裤 。“那时候大家挺保守的 , 她一个小姑娘没有结婚 , 我也没有成家 , 这种情况下 , 男女同志通常是不握手的 。”吕士成告诉扬子晚报采访人员 , 在自我介绍后 , 徐秀娟主动跟他们握手 , 初次见面的尴尬立马化解了 。
在吕士成的陪同下 , 徐秀娟怀揣着两枚孵化中的鹤卵 , 踏上了南下盐城的火车 。他们从齐齐哈尔医药公司买了医生用的出诊箱装鹤卵 , 箱子里铺上消毒棉花 , 两个热水袋灌上热水敷在蛋卵上 。热水凉了倒掉 , 再换上热水 , 用这种方法保证鹤卵需要的温度 。
火车晃动得厉害 , 徐秀娟就把出诊箱搂在怀里 , 火车每到桥头时 , 为了减轻震动 , 她还会把箱子举在空中 。这趟行程差不多两天两夜 , 她基本上一直都是这样搂着——当终于辗转到达盐城的那个夜晚 , 第一只丹顶鹤破壳而生 , 第二天下午 , 第二只也出生了 。
吕士成介绍 , 当时他们是利用一个废弃的二层楼作为丹顶鹤的驯养场:驯养场周围都是芦苇和野草 , 他们拿镰刀割掉荒草 , 担心草根影响幼鹤行走 , 就再徒手一根一根地拔掉草根 , 铺上黄沙 , 围上篱笆 。那会儿住宿条件也差 , 即使穿上长袖、放下蚊帐 , 虫子也会咬到人 。徐秀娟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 , 手把手教同事孵化、驯化人工丹顶鹤 , 建立了我国南方第一个鹤类驯养场 。
为寻白天鹅 , 仙鹤姑娘牺牲在沼泽地
1987年6月 , 徐秀娟又把两只天鹅从家里带到了盐城 , 她叫它们“黎明”和“牧仁” 。有天中午 , 两只天鹅在笼子里鸣叫不停 , 徐秀娟便把它们抱进水塘 , 不料“牧仁”和“黎明”玩得性起 , 飞走了 。徐秀娟连忙到处寻找 , 到了深夜 , “牧仁”被找回来了 , “黎明”却还不见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