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跟现代人有什么关系( 七 )


我手里的两个版本,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和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中,此诗的末句都是“能饮一杯无”,而我个人也认为,以“能”字为好 。
相比“更”,“能”更显出对友人的关切和呵护,天晚欲雪,寒意侵骨,“能饮一杯无”,一杯酒,一片情,这发问的情态实在传神,而若是“更”,好象已是酒过三巡,虽也是殷勤劝客,但那种冷热的对比,弱了很多,而劝友人以酒驱寒的心意,也不免淡了许多,和一般的寒喧区别不大了,不能更好地突出二人情意 。
一己之见,还请指正 。
陈拴牛: 您那些书俺也都有,可惜现在手头连个中国字的书也见不到,想必一定是“能”字了 。
但俺还是觉得“更”字好些:-) 的确 。
“能”字显出对友人的关切和呵护,但感觉是软语相向,透着点假,莫如“更”字有豪气,仿佛是说:马上要大雪了,还走什么走,喝个痛快拉倒!哈哈,俺喜欢这种气氛 。
对不起啊,俺是个牛脾气,比较倔 。
俺总是喜欢怀疑,小时候读那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俺就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不用“归”字代替“还”字,从韵节上“归”字要好些,等大了点,才感觉到“还”字那种得胜后兴高采烈着急回家的意思,好比“鞭敲金蹬响,齐唱凯歌还 。
”,唉,毕竟杜甫只有一个啊!萧然: 周美成“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不如”二字,与此意正相仿佛,只是其境不及唐诗高远 。
“能饮一杯无?”闻之直欲将此杯一饮而尽 。
Little Fish:“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邀酒词……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邀酒词,所以说“能饮一杯无”;“更饮”则是劝酒词 。
二者意境有一些差别 。
为什么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邀酒词呢?生活中这样的对话其实很多 。
比如:“我这里有一支20年的红酒,要不要过来搞定它?”如果说成“我这里有一支20年的红酒,来来来,再喝一杯!”就有些别扭了 。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其意在己,更多是想让朋友来陪陪自己;“更饮一杯无”,其意在人,有关切之情而无落寞之意 。
五绝最为难做,也最为难解 。
能做到精妙已属不易,要做到象这一首有情境、有情调、有意境而又平淡如水,非大师而不能;而解读既难,以上如有谬误,想必大家定能体谅 。
如意:(“红酒”句是妙语,诙谐而生动!倒是想起两则古人邀函,录来与大家共赏 。
) 一 遥想过雨莲房,红妆濯濯,辱命佐花前之酒,是诚近君子之光也 。
何幸如之!敬当趋侍左右,折碧筒而痛饮,抖玉麈以高谈 。
二 小池碧荷正长,颇如金茎擎玉露也者 。
每晨贮珠露一大颗,倾数叶则盈勺,冷吸之可比镇心瓜,尚可以拟长生也 。
客若来,即以此当凤茗,足下何日过我乎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先民欢迎 。
人们在饮酒赞酒的时候,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个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名 。
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者根据酒的味道、颜色、功能、作用、浓淡及酿造方法等等而定 。
酒的很多绰号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文在诗词、小说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词 。
这也是中国酒俗文化的一个特色 。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 。
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
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 。
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 。
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
”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 。

【古诗词,跟现代人有什么关系】

始于孔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