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 )


课中巩固生字的环节我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宠物小精灵”卡通图片(每个图片后面都有生字),让孩子们争卡片读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预期效果 。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认为我对教材的把握还不太准确,学生对“骄傲”、“虚心”、“热情”、“诚实”等词语的含义还没能做到加深理解,在加深学生理解词语方面还需要加强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怎么写?


春芽小学的陈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咋一看年纪和自己差不多,但是一听她的课,给我的感觉却是有一种与她年龄不符合的沉稳,老道 。下面谈我对她的课的几点看法:
一、巧妙利用合作平台
课堂合作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与文本 。怎么样使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媒介:合作平台 。在《快乐的节日》的导入部分,教师利用了“小鸟””和“花儿”这两个道具,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 。再把本课要学的生字都写在花朵上,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去认读 。小鸟象征着自由,花儿象征着美丽,他们成为了本堂课的合作平台 。因为,孩子们的原生态的快乐就来自于自由与美丽 。而这两样东西又都是代表了文本,所以当教师出示了这两个道具是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住了,能帮助教师成功导入进文本 。
二、教师角色的灵活安置
让我一直苦恼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与学生进行正面交流 。我总觉得自己把握不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语 。搞不好就会说出一些“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话,所以到后来就有点不敢随便开口了 。但陈老师在这个方面似乎把握的很好,她十分灵活地在课堂上转换自己的角色 。比如在小朋友与小鸟和花儿打招呼的环节,一个小朋友说:“小鸟你好!”老师马上角色转换成小鸟回答说:“你好,小朋友” 。
当另一个小朋友说“小鸟姐姐好!”时,她马上回答说“小妹妹,你好”她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的问候,一下子就拉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而当她让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时,她的角色又转换成了一位严厉的老师,她说:“听清楚,我是有要求的:自己读通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这么一字一顿的提出要求,学生的注意力又被集中到了一起,开始认真地按要求读课文 。从可爱的小鸟到亲切的花儿姐姐再到严厉的老师,陈老师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巧妙的角色转换达到她的教学目的的 。看来教师角色的转换对课堂的生成有很大的帮助 。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怎么写?


在备《所见》一课时,我在最后设计了“续编故事”这一环节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呢?在思考了一番后,我决定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个讲故事的氛围,让学生觉得学古诗是很有趣的事 。首先,我说:“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十分爱听故事,所以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就来讲故事、听故事,大家喜欢吗?”学生齐答:“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