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世轮回的诗词( 三 )


就到惠林寺隐居起来,渐渐地,发现寺中僧人圆泽颇有文才,为人又纯正,故结为莫逆之交 。
闲时,两人游山玩水,追古寻幽,遣兴抒怀,常有诗词歌赋相和 。
有一次,两人同游峨嵋山 。
李源本想从荆州沿三峡到峨嵋山 。
圆泽觉得这样不好,认为从首都长安斜谷路过去更为方便 。
李源坚决不答应,说:“我已下决心谢绝人世,更无追求仕途的欲望,岂可再提到什么京师长安呢!”圆泽沉默良久,说:“行止本不由人定,那就随你所愿吧 。
”于是两人从荆州入四川 。
路过南浦这个地方时,他们看见一位妇女,背负瓦瓮在汲泉水 。
只见她外穿旧衣,内着锦裆,身怀六甲的样子 。
圆泽平静地对李源说:“她就是我要托身转世的所在 。
”李源不明白圆泽的话,忙问:“你说什么?”圆泽说:“这位妇人姓王,我本该成为她的儿子,已经怀了三年了,因为我迟迟不来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亲,养不了儿子 。
今天既然遇上了,看来已无法躲避 。
你当念佛号助我速生 。
”圆泽香汤沐浴后,对李源说:“我与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大限已到,就此别过 。
三天之后,你要到我投身的家里来,那时正在为新生儿沐浴 。
新生儿就是我的再生,我那时将以笑为验 。
还有请你记住,十三年后,我们还会在杭州灵隐天竺相见 。
”李源知道圆泽所说非妄,心生悲戚之心,不得不与圆泽诀别 。
圆泽说罢趺跏坐化了 。
那边厢王姓妇女生下了儿子 。
三日后,李源依嘱到圆泽投胎的家里看他,果然,那小儿正被沐浴着,他见李源来,冲着他咧开嘴笑起来 。
自从圆泽转世后,李源无心去峨嵋山,返身隐居于惠林寺 。
于日升月落之间,十三个春秋过去了 。
李源不忘旧约,只身从洛阳前往杭州,欲在灵隐天竺与圆泽相会 。
天竺道上,观不尽诱人景色,听不尽溪泉淙淙 。
但李源无心赏景,他只想看到前世的好友圆泽 。
边走边想:他真能践约吗?他还像自己那样记住今天这个日子吗?他会不会早忘了十三年前的盟约了?可他一刻都不敢忘!心心念念记着这个前世今生的约,圆泽会不会因为隔了世而淡忘了呢?来到葛源亭畔,正在寻思间,只听有人在隐隐约约地叫喊他:“李源,李源!”他源循声望去,只见涧水对岸,有一牧童,梳着菱髻,骑在牛背上,唱着竹枝词,一见是他,便朝他挥手相喊:“李源,李源!”李源仔细一看,发现这牧童形貌酷似前世的圆泽,便知圆泽是真的守约的 。
转世为牧童的圆泽坐在牛背上,对着他唱了一首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 。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
李源知道圆泽虽身是隔世之身,然旧日性情没有变,一时间百感交集,晃似前世的圆泽朝他走来了,他问:“你身体好吗?”圆泽笑着说:“李公,你是个守信用的人!可惜你的尘缘未了,我们无法再续前缘了,请你继续勤加苦修 。
”说完又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
唱罢,牧童拂袖隐入烟霞而去 。
故事到此,嘎然而止 。
余音缭绕,悲凄哽咽 。
人世难得一知音,高山流水,心心相印 。
谁知在最不能离别的情况下,生生地永诀了 。
此情此意何以堪!何以遣!好不容易捱到十三个年头,相约会面的日子终于来了,谁知此身已非彼身,一转眼已成百年身了!人是故人,身已非他,话是故人语,却凄凉难抑: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
阴阳两世人,自然走不到一块 。
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 。
一方隐入烟霞而去,另一方多了一层悲凉与伤感 。
三生盟约,却只能一生受用!有人看了这个故事,会问:明明是两生,如何说成三生?有两种见解或者说法:其一是,所谓的“三生”,即指李源见的第一次是圆泽的本身,第二次见的是圆泽的后身,第三次见的则是圆泽化入烟霞而去的化身;其二是,李源与圆泽相见不过两生,就是前身与后身 。
根据宋赞宁禅师的解释,圆泽后来又为比丘,故称三生 。
这个解释有些牵强,但可列为一说 。
然不管如何,三生石的名称就这样定了下来 。
从这个故事来看,好象“三生石”这个名称是从唐朝开始叫起来的 。
而其实,远在此之前,就已存在了 。
南朝诗谢灵运曾写过一首《三生石》诗,诗存于《灵隐寺志》,诗曰:四城有顿踬,三世无极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