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劝酒的诗词( 七 )


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
赏析:李白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许多诗都与酒有关,咏酒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 。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名,意思是劝酒歌,“将”,请的意思 。
这首诗是一首以饮酒为题材的诗篇 。
《将进酒》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在极度压抑中由愤懑而转化为狂放的情绪 。
该诗写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是李白一入长安之后,它与二入长安后的情调是不同的 。
李白与友人岑勋在蒿山友人元丹邱处饮酒而作,是三人对酒时所歌 。
诗以豪放的语言,抒写了旷达不羁乐观自信的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愤闷,同时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 。
全诗可分为三段:第—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莫使金樽空对月” 。
抒写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适逢知音的快乐 。
前四句怀着深慨写年华流逝的疾速 。
妙在诗人能给它找到最好的表现形象和最适宜的放歌节奏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论语》中记载孔子曾指着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所以后来常以水流逝表示时间的流逝 。
“君不见”是汉乐府开头常用的办法 。
如杜甫诗“君不见汉家三百川” 。
李白沿用了汉乐府旧题,也沿用了乐府的表现形式 。
头两句说你不见黄河滔滔之水仿佛从高天涌出,一泻千里奔腾到海不再回返 。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极言黄河发源地的高远;下句写大河之去不可回 。
这两句写景,描绘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显然是隐用其意,仿佛是诗人狂放性格的写照 。
同时又是起兴,以“不复回”象征岁月易逝 。
想到人的生命也像水一样流逝了,再不会回来 。
这种写法在中国古代诗词里常见,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这种写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也是由水的流逝,想到时间的流逝 。
由时间的流逝,想到历史人物如何如何 。
这里选用了一个非凡的雄浑博大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艺术个性 。
滔滔黄水,横贯大野,源头直接天际,有似从天而降,向大海流去,这形象特别加强了奔腾迅疾和一去不返之感 。
嵩山为五岳中的中岳,挺立中原,距黄河不算太远,居高远望,也许能看到黄河的一点形迹,但顶多也不过是“黄河如丝天际来”,不会感受到那种浊浪排空的滚滚奔流之势 。
诗人完全是寓目生心,驰骋想象,自由创造能够酣畅抒情的形象 。
这两句起势猛疾,神采飞动 。
下面用黄河水又长又大来兴起下文,很自然地过渡到人生的翕忽易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这是由写景转入写人世 。
你不见高堂明镜中照见白发而生悲,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就变成了雪白 。
“堂”,堂屋 。
在堂屋明镜之前,在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白发而生悲 。
如果前两句是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两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
人生由少到老的过程被说成是朝暮间之事,夸张地写出了人生的短促 。
人的头发朝黑而夕白是不可能的,然而这艺术的夸张却最真切地传达出青春的倏忽易逝,也与上文黄水奔流的形象和谐一致 。
这两句与上两句组成对称句,各以“君不见”三字喝起,不仅增加了慷慨放歌的气势,内容也因相互鲜明对照而其情愈显 。
开篇这四句中还有—种反...
饮酒相关的诗词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最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李白《月下独酌》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
王士桢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杜甫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辛弃疾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李白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
李白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
晏几道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
杜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
荆轲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