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所有古诗以及赏析(12)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 。
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 。
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
初一课文《古代诗歌四首》赏析句子 《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这句话诗人以大海自比,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
《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中 。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描写了莺莺燕燕的动态,使人感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
《天净沙 。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18个字勾画出9副画面,渲染了萧条、凄凉的气氛 。
如何赏析古诗词?初一的 诗歌鉴赏方法作者:王军容 高春奇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
抒情方式 例如:杜甫《蜀相》,杜甫对诸葛亮十分景仰,他写了好几首专门颂扬诸葛亮的诗 。
这首诗是公元760诗人初到成都时写的 。
诗的前两句看来是写景,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 。
第一句中的“寻”字,说明诗人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怀着对诸葛亮的无限思慕之情特地来瞻仰武侯祠的 。
三、四句看来是写景,实际上也是抒情 。
其中的“自”字和“空”字用得极好,表明尽管祠堂的阶下碧绿的花草,树上有黄鹂叫,然而“人去楼空”,人不在了,自然景色也是自生自灭,没有人欣赏了 。
五、六句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伟大功绩 。
最后两句流露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极度惋惜和悲痛 。
全诗感情深沉 。
诗的结尾所说的“泪满襟”的“英雄”,首先是诗人自己 。
正因为诗人自己对诸葛亮的景仰和怀念如此深切,感情如此真挚,所以,就使得诗的艺术形象饱含了高度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成为千古绝唱 。
又如:我们学过的王维的《渭城曲》,这也是一首被人们交口称赞的名作 。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送别友人的地点和景色,后两句劝他的朋友在分手前“更尽一怀酒”,因为分手后就见不到“故人”了 。
这两句,语言是朴素的,然而它不仅出色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友人的深情,也表达了人们离别时的一种普遍的心情 。
难怪这首诗在当时就谱入乐府,成为有名的“阳关三叠”,在各处广泛传唱,在后世也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 。
抒情的方式有: 借景或借物抒情 。
作者对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 。
2000年春季高考 。
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 。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 。
2001年高考(9)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 。
古代诗歌中绝大多数是间接抒情 。
2001年第8题 ②表达技巧:互文、烘托、比喻、夸张、用典、联想与想象等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
在古诗词中的的运用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是有时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 。
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一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
掌握了它,有时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求”(《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短语,其中“全”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求”的意思 。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
其二是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