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厌”有几种意思( 三 )


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也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所得出的结论 。
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达二十三年之久 。
痛苦的遭遇,使诗人深感世事艰难,人生凶险异常,所以才会有如此愤世嫉俗之言,激愤之中满是对卑鄙小人的痛恨和讽刺 。
对此,诗人方岳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便道出了人们生活中最真实普遍的感受:人生种不如意的事很多,十之八九,但可以向人倾诉的却无二三 。
“不如意事常八九”,表现出一种人生艰难之叹,又含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可与语人无二三”,则表现出一种人情隔膜,知音难觅的感慨,因为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一些矛盾纠葛,这就造成了许多不便与人说的现象 。
知音难求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
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 。
”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 。
”伯牙非常惊喜,说“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琴 。
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或者知己的朋友 。
晏殊在一首赠别词中写道:“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 。
”说知音离去,自己也不愿再抚琴弹歌;这种离愁真是令人哀伤,若苍天有情,也会被感动而哀伤衰老 。
“天若有情应老”句,化用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句意,表现了难以抑止的离别哀伤 。
岳飞说“欲将心事付瑶琴”,想好好地弹奏一曲,来发泄烦恼的心事,可是,却不能够这样做 。
因为“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知音太少,就是弹断了琴弦,又有谁来听呢?词人引用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明自己处境孤危,缺少支持者和理解者,心情十分孤寂 。
当时作者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但是朝野上下一片议和声,使作者陷入孤掌难鸣的处境,所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两句,感叹的不是一般人的世无知己之悲,而是没有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 。
词人满腔的报国热忱无处诉说,心事无人理解,多么的无奈和无助 。
晏殊在《山亭柳?赠歌者》中,描写了一个昔日风光无限,而如今因年老色衰而遭遗弃的歌女 。
她“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靠着自己的一身本领,敢与任何人竞争 。
她的技艺出类拔萃,“花柳上,斗尖新”,不但才艺比任何人都好,并且比别人高超,新颖独创,绝不流俗 。
她偶尔一唱当年念奴娇唱过的歌,能让天上的行云停住 。
“有时高遏行云”之“高遏行云”,语出《列子?汤问》,说古有歌者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她的歌声十分美妙,自然博得无数赏赐,“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描写的是女子受人冷落后的生活 。
古代女子没有地位,必须依附男子才可安身立命,因此,她感慨“衷肠事,托何人?”甚至说,“若有知音见采,不辞徧唱阳春”,假如有一个知我心的人能够理解我,那么我将唱尽高雅美好的《阳春白雪》的曲子,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奉献给他 。
如今想起过往之事,不禁“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
在中国旧伦理中,君臣的关系和夫妻的关系是相近的 。
所以,此词虽写一个歌女的遭遇,其实也与作者的经历有密切联系 。
从词里的“西秦”、“咸京道”地点上看,这首词当是晏殊由宰相而被贬知永兴时,慨叹自己的不平境遇而写的 。
前面说歌女技艺如何好,暗指词人满腹才华,曾受重用;后面说歌女被弃,生活艰辛,暗指晏殊被贬,心中抑郁不平 。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徧唱阳春”中的“知音”,并不局限于音乐方面的知音,而是指一个真正了解自己、欣赏自己,在别人误解你时却认识到你优点的人 。
这里是说有一个人以国士待我,我一定把我一生最好的东西都报答于他,一生无憾,正所谓“人生...
有哪些带着思乡情感的古诗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