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怎么写?

前几天 , 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这篇文章让我感触颇深 , 因为 , 它不仅仅让我了解了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季羡林爷爷 , 也让我懂得了许多学习的方法 。
这是一篇访谈录 , 主要讲了一名叫苗苗的小学生 , 到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爷爷家作采访 。季羡林爷爷是主张看闲书的 , 他小时候就喜欢看闲书 。之后又谈了读书的方法和经验 , 他还要求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 , 五十篇古文 。这对我来说 , 是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读了这篇文章 , 我不得不由衷佩服季羡林爷爷的知识渊博 , 他精通外国语言 , 是我国文学界的重量级人物 。我觉得季羡林爷爷有许多话说得个性对:文章只有写真事才能写好 , 只有多看点课外书才能将文章写通顺 。在文章中 , 能够看出季羡林爷爷文章写得个性好 , 还明白季羡林爷爷记性个性好 , 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这都与季羡林爷爷爱看书是分不开的 。我真期望自己就是那文中的苗苗 , 从此刻开始 , 要向季羡林爷爷学习 , 多看课外书 , 增长知识面 , 能像季羡林爷爷说的一样 , 能背两百首诗 , 五十多篇古文 。
季羡林爷爷要求21世纪的青年 , 要到达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我长大后也要成为这样的青年 。所以 , 我也必须要多看书 , 多积累 , 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 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让我这棵小苗茁壮成长 , 成为一棵像季羡林爷爷一样的参天大树!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怎么写?


今天 , 我们学习了《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 , 使我深受启发 , 文中的“小苗”是指小学生苗苗 , 也暗指苗苗在学习上刚刚起步 , 犹如破土而出的需要汲取营养的小苗;文中的“大树”指的是著名学者季羡林 , 也暗指季爷爷学识渊博 , 学有建树 , 恰似根深叶茂的大树 。文章通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告诉我们了如何写好文章以及学习要文理贯通等内容 。
我从文中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的重要性 , 季爷爷告诉我们:“想要把文章写好 , 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 也就是要大量的阅读课外的有益的书籍 。”但是在文中小苗在上课时间看闲书是不可取的 , 我认为所谓的“闲书”就是在课外用来打发时间看的书 。阅读闲书不仅打发了休闲时光 , 还增长了课外识知 , 提高了写作水平 , 真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