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暗示分手的诗句( 三 )


晓镜但愁云鬓改 , 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 , 青鸟殷勤为探看 。
送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 ,  唯觉樽前笑不成 。
蜡烛有心还惜别 ,  替人垂泪到天明 。
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
送别李叔同长亭外 , 古道边 , 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 夕阳山外山天之涯 , 地之角 , 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 , 唯有别离多长亭外 , 古道边 , 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 , 来时莫徘徊天之涯 , 地之角 , 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 , 今宵别梦寒
有没有情人之间分手最能表达意思的诗句之类的? 柳永《雨霖铃》 雨霖铃①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 。
② 都门帐饮无绪 , ③ 留恋处 , ④ 兰舟摧发 。
⑤ 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 。
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 , 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 。
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 晚风残月 。
此去经年 , ⑨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 ,  更与何人说 。
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 , 时霖雨连日 , 栈道中听到 铃声 。
为悼念杨贵妃 , 便采作此曲 , 后柳永用为词调 。
又名《雨霖铃慢》 。
上 下阕 , 一百零三字 , 仄韵 。
②骤雨:阵雨 。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 帐幕设宴饯行 。
无绪;没有情绪 , 无精打采 。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 , 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
后用作船的美称 。
⑥凝噎: 悲痛气塞 , 说不出话来 。
一作“凝咽” 。
⑦去去:重复言之 , 表示行程之远 。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
沈沈:深厚的样子 。
楚天:南天 。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 楚国 , 故称 。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
⑩风情:男女恋情 。
【品评】 柳永多作慢词 , 长于铺叙 。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
上 片纪别 , 从日暮雨歇 , 送别都门 , 设帐饯行 , 到兰舟摧发 , 泪眼相对 , 执手告 别 , 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 , 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 ,  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 令是情趣不同的 。
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 , 甚至远及西夏 , “凡有井水饮处 ,  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
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 , 同他这种明白晓畅、 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
下片述怀 , 承“念”字而来 , 设想别后情景 。
刘熙 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 。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 , 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 。
念宵酒酲何处 , 杨柳岸、晓风残月’ 。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 ,  ‘今宵”二句 , 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
确实 , “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 ,  不仅在于虚中有实 , 虚景实写 , 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
“今宵酒醒 何处” , 遥接上片“帐饮” , 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 柳岸、晓风残月” , 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 , 创造出一个凄清冷 落的怀人境界 。
“此去”以下 , 以情会景 , 放笔直写 , 不嫌重拙 , 由“今宵” 想到“经年” , 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 , 由“无语凝噎”想到“更 与何人说” , 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 , 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 。
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 看泪眼”等语 , 确实浅近俚俗 , 近于秦楼楚馆之曲 。
但下片虚实相间 , 情景相 生 , 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 , 因此堪称俗不伤雅 , 雅不避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