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我们仨读后感怎么写?( 二 )


我相信同学们总会有失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那一天,可能有些同学已经经历过这些不想经历的.事情了 。杨绛就是这样,女儿没有了,女儿的爸爸也没有了 。大家一定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 。当真的失去了亲人,回忆起来,心是非常痛的,想起曾经在一起的日子,想起那些快乐时光,想起小时候那些幼稚的事情,真的,泪水会流个不停!不管失去了亲人,还是和最好的朋友离别,都是值得怀念的事 。我们一生中要经历很多这样的事,幼儿园的毕业典礼可能会不太留念,因为那时我们还小,不懂事,但还是拿着同学录,忙着记录好朋友的电话:“喂,你家的电话是多少啊?你帮我写吧!”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慢慢说的,不能像现在一样把话说的那么流利 。到了小学,大家都明事理了,毕业典礼也就有很多同学留下了第一次离别的泪水 。至于中学和大学,我们还没有经历,所以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
真的,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是失去了!

假期我们仨读后感怎么写?


这是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关于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之家,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感人故事 。在这个炎炎夏日,它似一抹清风,多么得清新亮丽,吹散走躁热,带来别致的温暖,伴随着我度过整整一个暑期 。
这是关乎于亲情、回忆、思念的叙事,有个再平凡不过的主题——我们仨 。
然而,正是如此简单的三个字,却蕴含了多少的感情色彩 。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就是仨个,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一个小团体,似乎他们所说的每句话语前都会加上“我们仨……”这像是他们彼此间的自豪 。
直到有这么一个梦,在一个不知是什么地方,太阳已经落山,黄昏薄暮,杨绛竟走丢了,她着急地喊着钱钟书的名字,声音在空空的旷野中,蔓延开来,可却没有丝毫的回应,她慌了,从梦中惊醒,向先生钱钟书细细描述,可他却只淡淡地安慰道: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让杨绛不惊感叹:他们老了 。
岁月是无情的,割不开,断不了 。它是佳酿的最好催化剂 。两位携手走来的老人,无论是一个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经了然于心 。
在这么一个令人尊敬的学者之家里,女儿圆圆是异常活跃的,她是他们的女儿,可有时却不似,仿佛一位跨越了年龄的好朋友,仨人都只是不大不小的朋友罢了 。可是,当他们各自开始工作,却又是互不相扰,尊重着彼此 。这样一个家庭,是让人羡慕的,它让人温暖、感动 。
在三联书店出版的《我们仨》上,无论是他们的照片、诗歌、信件……都是那么的真挚和感动,细细地翻过一页页,心中似乎已被填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