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我们仨读后感怎么写?( 五 )


不管世风如何,也不管身份改变,先生一以贯之地保持低调平实之风,淡薄名利,宁静超然 。书中写到,“嘤其鸣兮,求其友声 。”“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 。”“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已,不求有名有声” 。老夫妇德高望重,着作等身,却不要办公室,不用秘书,有车也不坐,除非到医院看病 。诚实的品格同样跃于纸上:“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 。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 。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 。非但不唱,还不爱听 。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 。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 。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 。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如此直白坦率的语言,需要气质和定力来支撑 。说实话、干实事,做人起码的要求,却总是难以实现,而先生风雨百年,仍能如此,这便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自觉了 。
感谢杨绛先生,让我读到这样清新脱俗的文字!感谢先生,告诉我做人做事的真谛即本原、珍惜 。反复品味,我亦进入太虚幻境:夕阳正好,浩瀚无边的水面如镜,远远望去,一朵旷世莲花圣洁夺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地绽放、烂漫,任凭风吹雨打,她自岿然不动,唯有清香飘来,沁人肺腑 。

假期我们仨读后感怎么写?


《我们仨》读后感6篇
这是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关于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之家,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感人故事 。在这个炎炎夏日,它似一抹清风,多么得清新亮丽,吹散走躁热,带来别致的温暖,伴随着我度过整整一个暑期 。
这是关乎于亲情、回忆、思念的叙事,有个再平凡不过的主题——我们仨 。
然而,正是如此简单的三个字,却蕴含了多少的感情色彩 。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就是仨个,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一个小团体,似乎他们所说的每句话语前都会加上“我们仨……”这像是他们彼此间的自豪 。
直到有这么一个梦,在一个不知是什么地方,太阳已经落山,黄昏薄暮,杨绛竟走丢了,她着急地喊着钱钟书的名字,声音在空空的旷野中,蔓延开来,可却没有丝毫的回应,她慌了,从梦中惊醒,向先生钱钟书细细描述,可他却只淡淡地安慰道: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让杨绛不惊感叹:他们老了 。
岁月是无情的,割不开,断不了 。它是佳酿的最好催化剂 。两位携手走来的老人,无论是一个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经了然于心 。
在这么一个令人尊敬的学者之家里,女儿圆圆是异常活跃的,她是他们的女儿,可有时却不似,仿佛一位跨越了年龄的好朋友,仨人都只是不大不小的朋友罢了 。可是,当他们各自开始工作,却又是互不相扰,尊重着彼此 。这样一个家庭,是让人羡慕的,它让人温暖、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