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案设计怎么写?( 四 )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
(3)读生字组词 。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
(5)组词:溜()货()奏()衡()诵()留()贸()泰()横()颂()杖()肌()耽()误()哲()仗()机()枕()娱()折()
4.读课文 。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 。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 。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 。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
(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 。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2)“攀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谈一谈 。
3.全班交流 。
(1)“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 。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 。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结果总又是他走到了前面 。(学生交流这个问题时,板书“经历”“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