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 五 )


则如同一个旅店,男人女人只是晚上回来时打个照面而已 。即使是在遥远的古代,亦有梁祝化蝶的绝世爱情 。所以参照费先生写作当时的环境,也许男女有别更应该解释为群体中除夫妻关系之外的男男女女之间那矜持别扭局限的情绪 。
总的来说,《乡土》这本书还是让我受益匪浅的,它让我了解了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农村的社会状况,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也让我对如今我国依然存在的广大的中国基层农民有了更多的了解与理解,当然也多了一份钦佩 。回想历史,中国在古代是以农耕为主的国家,村落也是早已存在的团体,想想我们如今依然存在村落也算是历史遗留问题吧 。起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是没有法律法规的,那么村落里如何能保持相安无事,有了冲突能及时化解呢?《乡土》这本书也算是给了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吧 。实际上,无论是大集体也好,小团体也好,它们的生存规则都是一样的,有一句话叫:我们都是瞎子,谁不是摸着石子过河?因为有了问题,所以演变出解决办法,这是许许多多或无形或有形的东西衍生出来的原因 。无论是中国基层的乡土性社会还是已经步入现代化的大都市,一定程度上,它们都将走同一条路:由困难衍生出解决方式,进而创造出一个新的生活环境 。
于社会如此,于个人亦是如此 。只有不断解决问题,命运才能开辟出道路继续前进 。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于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本介绍中国基层——农村的一本书 。距离现在已近80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问题已经不复存在 。但以先生独到的见解去看当时的农村,还是颇具新鲜感的 。

开篇先生首先为大多数人认为农村人存在的“土”和“愚”进行了反驳 。“土”不应该是贬义词,中国的基层是乡土性的,是由于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农业大国,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土地孕育了世世代代的人,是乡下人的命根,所以沾染土气是难免的 。“愚”也是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导致 。乡下人见车慌了手脚,不知所措,成里人认为他“愚”,城里人对于农耕知识不懂装懂,乡下人也可以认为他“愚”,文字难以传入乡下是环境所致,农村圈子小,是熟悉的人之间的交流 。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句话就可以将想表达的表达的清清楚楚,文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但是城市是陌生人与陌生人组成的圈,不能用乡土社会的习俗应付 。于是,“土”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 。
先生还解释中国社会结构是差序结构,就如一个石头丢入水中,掀起一层层涟漪,以己为中心,人脉由权利和财富的大小一圈圈排列出去,远处的波纹浅,关系也薄 。但涟漪的范围大,到哪都想找点关系 。所以说中国人是“私”的,缺少西方人的团结意识 。先生见解独到,比喻生动,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国社会存在了多年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