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优秀说课稿( 四 )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 。这篇文章的导入实则与解题融为一体,我将以解释文题“包身工”这一名词为开端,具体阐述包身工的含义和本质,明确包身工实质为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明确本文就是作者在长期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占有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之上写成的一篇关于包身工的实际生活和遭遇的一篇课文,由此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
第二环节~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明确本文的写作背景是,在中国社会的20世纪30年代,也就是1932年“一 二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 。通过背景的介绍揭示包身工制度存在的原因 。为更好地理解文章提供基础 。接着对作者进行介绍,说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和目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者进而理解课文 。接下来对报告文学这一文学体裁进行介绍,掌握相关体裁常识 。
第三环节~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要求学生整体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标出文章段落数 。第二个步骤就是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同时理清文章结构,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次主要内容 。在诵读完成以后我会请1~2位同学起来回答并评点指正 。这一步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文章框架,了解作者行文思路,做到初步感知 。
第四环节~文本研习、深入探究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探究文章内容主旨 。这一步骤我将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的形式对文章所写相关内容以及由内容反映出来的主旨进行讲述 。比如我具体设计了如下几个内容,第一,请同学们结合原文思考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的?第二,包身工们过着这种猪狗不如的生活,在她们的辛苦劳作之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带工老板、日本资本家)他们具体是如何从包身工的身上压榨血汗的呢?第三:像“芦柴棒”这样的女孩的遭遇的确很惨,那么,她们是如何沦落到这个地步的?第四:,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全貌已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造成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根源是什么?对于“包身工”这一种现象,作者内心激荡的是怎样的情感?通过这几个层次分明的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由浅入深的理解,最终做到从内容到主旨的领悟和把握 。
第二个步骤,探究文章的写作特点 。这一步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要求同学们以前后两排四个人为一个小姐进行讨论,请同学们思考文章有哪些写作上的特点?并在讨论结束以后抽请一位或者几位小组代表起来回答讨论结果,最后老师指正评点,明确本文共有三个突出的特点,第一,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 。第二,精确的数字的使用 。第三,生动的语言 。在明确答案的过程中注意要结合课文内容作具体的阐释和分析,比如在陈述第一个特点,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时,要具体分析点是什么,面又是什么 。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课文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都是先作一下概括性的叙述,比如清早起床的场景,开场便是一个凶恶男人破口大骂,在这叫骂声中,包身工们出场了,穿衣、提鞋、小便、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这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出人物的群像 。包身工是一个群体,描写她们的生活,必须通过整体速写,才能得到全面的表现;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比如文中三次提到的“芦柴棒”这个人物 。这两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的关系 。最后还要注意总结写作手法在文章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