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描绘香文化的诗词( 三 )


因此,上古时代还把这些有香物质作为敬神明、清净身心和丧葬之用 。
此时,人们对香的使用仍处于懵懂之中,使用的香料是单纯的自然香料,除个别直接熏烧取香外,大多并不经过切割、研磨等加工程序,而是原始的动、植物自然散发香味 。
2. 春秋战国时期之初始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香开始有了文字记载,此时香文化发展初现端倪 。
屈原《离骚》中就有很多精彩的咏叹:“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
这些香料多用来熏烧祭祀、佩带香身、入酒、辟秽祛虫 。
当时的文人雅士都把香比喻为一种高尚、善美的品质 。
3. 秦汉时期之成形期香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
“丝绸之路”为我们带来了海外的丁香、安息香、乳香、龙涎香 。
汉代香品中第一次出现了和香(一种像中医药方一样的香方),宫廷的术士开始用多种香药根据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来调配香方 。
汉武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博山炉熏香文化大行其道,其不仅是达官贵人修养身心的专利,平民百姓用博山炉熏香、品香也成为一种时尚 。
香具方面除了香炉,汉代还出现了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熏香的“熏笼” 。
4. 隋唐时期之成熟期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海路交通便捷,佛教鼎盛,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用香风气相当普遍,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 。
唐代皇帝大多信佛,皇室参加佛事活动甚为频繁,其用香量之大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
当时唐代的香具中出现了大量的金器,银器,玉器,即使模仿前朝博山炉的制式,外观也更加华美 。
熏球、香斗、香囊等香具开始广泛使用 。
正是此时,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不仅把佛教传到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熏香文化 。
佛教的兴盛带来了香料的需求,域外香料的大量输入使得香料成为重要贸易物资 。
唐朝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香材、香料的商人、香行 。
唐人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展示了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衬托唐代以香供佛的事实 。
5. 北宋时期之鼎盛期在宋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都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香文化也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百姓,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这一时期,不仅佛家、道家、儒家都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
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在各式宴会庆典场合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且还有专人负责焚香的事务;不仅有熏烧的香,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香囊香袋可以挂佩,在制作点心、茶汤、墨锭等物品时也会调入香料;集市上有专门供香的店铺,人们不仅可以买香,还可以请人上门做香;富贵在宋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都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香文化之家的妇人出行时,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则多设香斋,不仅用香品香,还亲手制香,香事仪式已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休闲活动 。
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 。
6. 明清时期之稳定期明代,在继承和发展宋代香道精致熏香文化的同时又与理学、佛学结合成了“坐香”与“课香”,从而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 。
佛门与文人们纷纷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一时成为时尚 。
这一时期,线香开始广泛使用,并且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技术 。
关于香的典籍种类更多,尤其是周嘉胄所撰的《香乘》内容十分丰富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许多制香方法,如书中所记:使用白芷、甘松、独活、丁香、藿香、角茴香、大黄、黄芩、柏木等为香末,加入榆皮面作糊和剂,可以做香“成条如线” 。
这一制香方法的记载还是现存最早的关于线香的文字记录 。
到了大清盛世,“行香”已经深入日常生活之中,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香案已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 。
7. 乱世征战之萎缩期随着清朝末年,国势衰退,战乱开始,士大夫与文人墨客们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呆板,香学与诗词乐舞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一样,渐趋式微,焚燃香料并感受其气味进而感悟人生的这门高雅活动,传至清末,终于在大清王朝的风雨飘摇中,火尽灰冷了 。
接下来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以及西方工业文明的侵入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质疑,从此,包...
莲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写莲的诗词 ;以及莲与饮食的关系 1,莲与宗教文化的关系.佛教以及印度教中,因为莲花的洁净,成为天神和佛菩萨来世间的落脚点.2,写莲的诗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红藕香残玉簟秋...余独爱莲之出淤泥之不染,濯清潋而不妖...3,莲与饮食的关系莲花,性温味苦甘,能活血化瘀、解暑、去热毒,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荷花还具有祛风化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疮疥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