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公开课导入词( 三 )


”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但愿人长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著名的中秋词的协作经过 。
题目《但愿人长久》取自苏轼这首词的下阙最后一句 。
”根据这样的导入,教师可以这样“扣题引发”,“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会产生哪些想法?”“但愿”是什么意思,“人长久”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要“但愿人长久”呢?为解决这些问题,请大家打开课本,自读课文,让学生慢慢进入文章内容 。
四、回忆影片,揭示课题在教学《虎门销烟》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
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看过电影《鸦片战争》吗?能不能说说这部影片的概况呢?(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教师继续导入“《鸦片战争》讲的是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
战争的起因是:从18世纪末起英国就对中国大量输出鸦片,1838年达4万余箱 。
鸦片泛滥,使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银价飞涨 。
财政困难 。
1838年清朝政府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275万公斤,同时多次打退英军挑衅 。
在这种情况下,1840年6月在英军在美法的支持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电影《鸦片战争》就是讲的这段故事 。
” “这篇课文记叙了中国这段屈辱的历史时期,民族英雄林则徐带领中国人民禁止鸦片的历史事实,课文中处处体现了禁止鸦片,销毁鸦片的坚强决心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虎门销烟》这篇文章,体会当时人们的欢快心情和爱国情怀 。
(板书课题:虎门销烟) 。
”教师如此导入,学生的爱国情绪就感染了 。
对课文的学习也就更加有兴趣了,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
五、揭题导入,引发疑问如在教学《九寨沟》这篇课文时,教师科研这样导入“在20世纪70年代,一群伐木工人在一片莽莽丛林中发现了一处地方,这处地方景色非常奇妙,很快,这个地方就成了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
1982年,这里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这里又被列为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1997年,这里又被纳入世界 “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景区 。
这个地方是哪里呢?它就是九寨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在导入之后,教师可引发学生疑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质疑: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叫九寨沟?它是怎样一条沟?接下来学生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 。
六、谈话导入,启...
古诗词课文讲解一般怎么导入 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该诗词的作者,或讲诗词中的名句,从大众话题切入小众,逐渐达到引入课程的目的 。
当你即将讲解一篇古诗词课文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该诗词的作者介绍给大家,知人论世,知道了诗人的生平之后,接着要说的自然是题目 。
题目作为读者学习整篇诗词的一个切入点,是诗眼的一个体现,正确的去对待诗词给你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才能更好的去体会诗词的内涵 。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古而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趣味 。
因此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古诗词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古诗词的地位愈来愈凸显 。
...
语文课堂教学中几种常见的导入法网页链接语文学习十大习惯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
五、记日记的习惯 。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
语文学习五种方法 1 大量阅读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
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 。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