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有哪些最少十五个,反刍动物有几个胃( 二 )


(2)雄麝上大齿发达,向后下方弯曲,腹部生殖器前有麝香囊,尾巴粗短,尾脂腺发达,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体毛粗硬色深,呈橄榄褐色,并且染以橘红色,耳内和眉毛的颜色为白色,耳尖颜色为黑色,基部颜色为橙褐色。
(3)林麝主要栖于针阔混交林,也适合在针叶林和郁闭度比较差的阔叶林的生境生活。栖息高度可以达到2000-3800米,在低海拔环境也可以生存。
(4)林麝是一种胆小懦怯、性情孤独的动物,一般在白天的时候休息,早晨和黄昏的时候才出来活动。林麝视觉和听觉灵敏,在遇到特殊的声音会迅速逃离或者隐藏于岩石中。
(5)林麝各地繁殖情况有差异,在四川一般11-12月份的时候发情,可以延至1月份,在广西9-10月发情交配。雌麝发情周期为15-25天,孕期176-183天,大多数在6月份的时候产仔。
8、马麝
(1)马麝是麝科、麝属的动物,是麝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体重大约15千克,体长大约80-90厘米。雌、雄都没有角,后腿比前腿长约1/3,背部颜色为沙黄褐色或者灰褐色。
(2)马麝栖息在海拔2500-5000米的针叶林和高山灌丛里,一般在早晨和黄昏的时候活动,在白天的时候休息,夏季的时候早、晚在阳坡吃草,休息在阴坡灌丛里。
(3)马麝食物以各种草类、嫩枝、树叶为主,也会吃苔藓和野果,偶尔也吃一些菌类,特别是在枯草季,每天傍晚都要到溪边或者有淡水的地方饮水。
(4)马麝每年12月中下旬进入交配期,次年6月底的时候开始产崽,每胎产2只,偶尔产1或者3只,幼兽在3岁的时候就性成熟了。
9、黑麝
(1)黑麝是鹿科、麝属动物,体形与林麝相似,体长大约70-80厘米,肩高小于500毫米,颅全长小于150毫米,体重大约7-9千克。
(2)黑麝没有角,耳朵的上半部及耳尖比林麝宽圆,四肢也比林麝粗壮,身上被有粗硬、疏松的体毛,长度可以达到2厘米左右,通体颜色为黑褐色或者深褐色。
(3)黑麝大多栖息在海拔2700-4200米的高山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杜鹃灌丛和草甸中。黑麝有夜行的习惯,晨昏活动的比较频繁,一般是通过尾、指间麝香的气味、排尿和排便进行标记沟通,主要以杜鹃、高山柳的枝叶、松萝、苔藓、禾本科植物等为食物。
(4)黑麝发情交配期大多在10月份,孕期为6个月,在次年7月份的时候产仔。妊娠期为185-195天,雌性通常产1-2仔,幼崽在出生的时候大约重500克,雄性和雌性都在18个月大左右的时候达到性成熟。
10、驯鹿
(1)驯鹿又叫做角鹿,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体型中等,头体大约长120-220厘米,肩大约高87-140厘米,雄鹿角大约长52-130厘米,雌性鹿角大约长23-80厘米,重量大约60-318千克。
(2)驯鹿主要栖息在寒温带针叶林中,处于半野生状态,食物主要是石蕊,也吃问荆、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叶。
(3)驯鹿每年9月中至10月份为交配季节,性周期在13-22天左右,妊娠期为225-240天,一般在4-5月份的时候产仔,哺乳期为165-180天。
11、梅花鹿
(1)梅花鹿是一种中小型鹿,体长大约125-145厘米,尾长大约12-13厘米,肩大约高70-95厘米,体重大约70-100千克。夏季毛色为栗红色,有许多白斑,而冬季毛色为烟褐色,白斑不显著。
(2)梅花鹿群居性不强,雄鹿往往是独自生活,活动时间集中在早晨和黄昏,生活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的时候大多在半阴坡,夏秋季的时候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冬季的时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主要以草、水果、草本植物、树、农作物为食。
(3)成年梅花鹿一年繁殖一次,繁殖期为每年的9-10月份,雄性梅花鹿会与多只雌鹿进行交配。雌鹿孕期大约为30周,一般在次年5-6月份的时候产仔。
12、叉角羚
(1)叉角羚体型中等,体长大约1-1.5米,尾长大约7.5-10厘米,肩大约高81-104厘米,成年体重大约36-60千克。雌性比雄性个体小,雌雄都具永久性的角,雌羊的角比雄羊小,而且不分叉。
(2)叉角羚与其它反刍的偶蹄动物不同,它蹄子没有上蹄结构,而且侧趾全部消失。叉角羚主要以草、灌木、芦苇等为食,一般生活在宽阔的草原和荒漠地带。
(3)叉角羚喜欢群居,在夏季的时候会组成50-100头左右的小群活动,冬季的时候则集结成上千只的大群进行活动。
13、牛
【反刍动物有哪些最少十五个,反刍动物有几个胃】(1)牛属牛族,为牛亚科下的一个族,有染色体数为56条的野牛、染色体数为60条的黄牛和染色体数为58条的大额牛。牛脚上有4趾,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合奔跑,门牙和犬齿都已经退化,但是还保留着下门牙,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合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