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如何?( 八 )


[6]而陈祖美先生的“三期说” , 显然还是受了传统“二期说”的影响 , 它实质上是把前期又分为两期 , 这样的分期方法 , 依据也不足 。
笔者以为 , 李词依据其词风的明显变化 , 可依赵明诚“天台之遇”为界分为两期 , 前期为闺阁少女少妇词 , 欢乐、明快、偶尔闲愁 。
后期因情变、弃乡、夫丧而转为凄冷悲切、愁情满怀的作品 。
从作品上来看 , 三十八岁前后所作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声声慢》、《点绛唇》(“寂寞深闺”)、《念奴娇》 , 《凤凰台上忆吹箫》等词当为李词词风转变的分界 。
二在研究李清照词作的论文中 , 讲述李词前后期相异的很多 , 但对于其前后一致性则言之甚少 。
然而 , 虽然李清照前后期词在风格上、感情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 但是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其中有许多前后连贯的相同点 。
首先 , 李清照前后期词都具有感情强烈奔放的特点 , 然而表达这种感情的方式又不是爆发似的呼喊 , 而是很讲究技巧和形式的 。
如前期词《点绛唇》:蹴罢秋千 , 起来慵整 , 纤纤手 , 露...
李清照的《如梦令》是前期还是后期的作品?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 【简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
这是一首小令 , 内容也很简单 。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 , 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 , 花事凋零了 。
因此 , 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 , 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
对此 , 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
“绿肥红瘦”一句 , 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
词的写法别致 , 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 , 而是立足清晨醒后 , 从“昨夜”写起 , 通过“雨疏风骤” , 从听觉上展开联想 , 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
值得指出的是 , 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 , 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 , 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 , 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 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 , 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
其次 , 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
这种写法 , 不仅语言精炼生动 , 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 , 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 , 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
“却道”一句 , 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 , 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
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 , 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
再次 , 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 。
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 , 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 , 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
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
前面说过 , 这首词很短 , 总共不过三十三字 , 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 , 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 用语平白浅近 , 意境含蓄深厚 , 具有“弦外音 , 味外味” 。
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 , 答以‘依旧’ , 答得极淡 , 跌出‘知否’二句来 。
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 , 却又妙在含蓄 。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 自是圣于词者 。
”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
李清照中期诗词 李清照词 , 人称“易安词”、“漱玉词” , 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 , 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 , 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 , 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 , 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 , 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 , 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 , 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 , 活泼秀丽 , 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 , 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 , 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 宛转曲折 , 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 , 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 , 抒发忧郁的感情 , 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 , 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 , 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 , 使她的精神很痛苦 , 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 , 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 , 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 , 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 , 忘了除非醉" , 〔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 , 认取长安道" , 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 , 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 , 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 , 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 , 寄托了故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