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话中秋

古诗词里话中秋
文章图片

白露为霜,已凉天气未寒时,正是一年秋好处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轮圆月寄托着中国人民亘古如斯的美好愿望,就像流行歌曲所唱的那样“月亮代表我的心” 。此心是什么呢?不外乎对人生圆满的期盼,还有对宇宙太空的神游畅想 。
南朝谢庄《月赋》云:“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即便不是八月中秋,面对圆月也有对心上人的相思,更何况中秋拜月的良辰美景,所以就有了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那缠绵的相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天涯月色,竟夕相思,相思而形诸梦,能在梦中相会,虽则佳期如梦,还是非常快乐 。
中秋之夜,或与朋友远隔千里,但对此长空圆月,可以倾诉真挚的友谊 。唐人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写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色清朗,玉露无声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桂花的香气沁人心脾,仿佛是月宫里飘来的香味 。浓浓的秋思落在了友人的身上,也落进了千家万户 。
白露过后便是中秋,中秋的夜晚更沉浸着对亲情的思念,其中最为情真意切的当属苏东坡 。且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此词被视为中秋词的巅峰之作,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对人生形而上的思考达到了心灵的超脱 。人生没有圆满之宇宙,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也像断臂的维纳斯,有缺憾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人生有痛苦,有矛盾,有挣扎,但珍惜当下才是最美好的,毕竟“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要论超尘脱俗,南宋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泛洞庭)可与东坡的《水调歌头》把臂入林,相视莫逆: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
张孝祥仕途失意,从岭南北归,泛舟洞庭湖上,皎洁的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人如在清凉国,人世间所有的痛苦都消散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那种“吸江酌斗,宾客万象”的境界何等阔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