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填一填( 三 )


此时彼此都是满怀心事,可是又不忍打破这份静默 。
上片主写暮春,微露惜别之情,“照坐”之“坐”,点出话别之题旨 。
“路尽河回人转舵”:“送者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舟中却见舵已转 。
”河回“二字居中,相关前后 。
船一转舵,不复望见:”路尽“岸上人亦送到河曲处为止 。
岸上之路至此尽头了,是送行送到这里就算送到尽头了 。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一句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 。
这两句,便见作者对行人神驰心系之情 。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上句用《楚辞 。
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故典,表达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愿望 。
东坡与公择因反对新法离开京城出守外郡,情怀郁闷,已历数年,每思还朝,有所作为,但局面转变,未见朕兆,他们四方流荡,似无了期,所以有”飞魂“之叹 。
”飞魂“与”楚些“是倒装,求其语反而意奇 。
”我思君处君思我“,采用回文,有恳切浓至的情思,也是对前面”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的深情想象的一个照应 。
下片写送别,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写二人同情相怜,友情深厚 。
村居 古诗 村居⑴【清】 高 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2)醉(3)春烟(4)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作者】高鼎(清),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 。
【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
(3)醉:迷醉,陶醉 。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
(5)散学:放学 。
(6)纸鸢:风筝 。
【题解】《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 。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 。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 。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 。
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
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 。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
村居【宋】 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
张舜民,宋代著名诗人 。
《村居》是其代表作之一 。
诗里所描写的是一幅静谧谈雅,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 。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 。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
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
“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 。
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 。
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
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 。
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 。
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
(《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