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赠汪伦》及诗意

赠汪伦作者:李白【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留别 。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
③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
④不及:不如 。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
含有欢字的古诗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将进酒》【唐】李白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唐】李白昼长欢岂定 。
争如翻作春宵永 。
——《归朝欢(双调)》【宋】张先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情 。
——《春夜皇甫冉宅欢宴(一作对酒)》【唐】张继玉醴宴嘉节,拜恩欢有馀 。
——《和圣制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百僚奉》【唐】权德舆1、〈将进酒〉作者: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2、〈清平调〉唐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
3、《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宋代:柳永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 。
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 。
渐渐分曙色,路遥山 。
远多行役,往来人 。
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 。
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 。
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 。
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 【朝代】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 【朝代】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