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范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八股文范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八股文也称“时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 。因为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而名之 。说到底八股文其实就是一种结构,就是我们今天在写作中所运用的诸如“引议联结”的行文模式 。回顾明清时期的八股文,其实有好多优秀的范文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以下我们以明代会试状元王鏊的一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来予以说明,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八股文 。
八股文范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先来看看白话文
【白话文】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下面的百姓如果富有,那么,高高在上的国君也肯定会富足 。(破题)
国君的财富,是深深埋藏在老百姓之中的 。百姓如果富有了,怎么会有单剩下国君独自贫穷的道理呢?孔子弟子有若深刻告诉鲁哀公,君与民本是相辅相成的 。(承题)
有若的意思大概是说:鲁哀公之所以加重税赋,是因为国用不百思特网足;若要使国用富足,为什么不先使其百姓富足?如果能做到一人受田百亩,百姓得其九,国君取其一,并且国君常存节约用度爱护百姓之心,按十取一来征税,不用严厉的税赋对待百姓以养活自己,那么,百姓劳动果实就不会被征税所困,百姓的财富也就不会因聚敛而尽 。(起讲)
(如果)闾巷之内积蓄富足,粮食满仓,那么,对那些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育妻子儿女的人来说就不会有忧虑了 。(第一股)
(如果)田野之间谷物满野,高粱遍布,那么,对那些既要养生又要送死的人来说(沧海一粟:这句翻译我不理解,是不是指生养百思特网育孩子和给老人送终呢?),与就没有什么缺憾了 。(第二股 。以上起二股)
百姓已经富足了,国君怎么会独自贫困呢 ?(出题)
那些藏在闾巷之内的财物,国君都能得到并拥有,不必非得归藏于府库之中,然后才是国君的财富 。(第三股)
那些贮存在田野之间的谷物,国君都能得到并使用,不必非得储藏在仓库之内,然后才为国君所有 。(第四股 。以上中二股)
如果财物取之不穷,有什么要用而不得用的忧虑呢?(第五股)
如果财物用之不竭,有什么有事而没有准备的忧虑呢?(第六股 。以上中二小股)
供祭祀用的家畜和谷米足以供祭祀之用,玉帛以及盛物之器,足以满足会见天子的费用 。如果费用不足,百姓自然会用度不足,百姓自然会将自己所有供给,国君又怎么会用度不足呢?(第七股)
食用物品足以供养活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供征战之用 。如果用度不足百姓自然会将己之所有满足供应,国君怎么会用度不够呢?(第八股 。以上后二股)
啊!十取一税法的确立,本来就是为百姓着想的,国家用度的满足也是因为有这个税法,又何必加重税赋来求得国君富足呢?(收结)
八股文范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原文】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王鏊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破题)
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承题)
盖谓:公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诚能百亩而彻,恒存节用爱人之心;什一而征,不为厉民自养之计,则民力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财所有,不尽于聚敛 。(起讲)
闾阎之内,乃积乃仓,而所谓仰事俯有者,无忧矣 。(第一股)
里野之间,如茨如粱,而所谓养生送死者,无憾矣 。(第二股 。以上起二股)
百姓既足,君何为而独贫乎?(出题)[NextPage]
吾知藏诸闾阎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归之府库,而后为吾财也 。(第三股)
蓄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 。(第四股 。以上中二股)
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第五股)
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第六股 。以上中二小股)
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 。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第七股)
饔飧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第八股 。以上后二股)
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收结)
八股文范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