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名的古诗怎么写?( 三 )


大量用典 , 使得苏轼的怀古诗作在表达上更显含蓄蕴藉 , 更见文学性与艺术性 , 更见作者胸中底蕴 。至于显摆炫耀 , 逞才使气 , 晦涩难懂 , 则是见仁见智 。若因自己读书有限 , 识见不广 , 一时无法理解其意旨反倒迁怒于作者 , 自然也有狭隘、不当之处 。金无足赤 , 事无完美 , 偶有微瑕 , 瑕不掩瑜 , 仍当客观评价 , 理智判断 , 而不能意气用事 , 一叶障目 , 全盘抹杀 。
苏轼的大量用典 , 同时也是宋代文人以学问为诗的典型体现 。如苏轼《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一诗中 , 一句一典 , 依次调用维摩诘得疾曰示疾 , 谢灵运醉心于山水 , 魏文帝追寻长生不老药 , 卢仝吃茶七碗而两腋生风四个典故 , 虽为戏言 , 亦见其饱读诗书 , 文思泉涌 , 对历史典故信手拈来之畅快 。
同时 , 白居易与苏轼二人的怀古诗在诙谐色彩方面也有着明显区别 。白居易的怀古诗也带有一定的诙谐色彩 , 如《〈王昭君二首〉其一》中“愁苦辛勤憔悴尽 , 如今却似画图中”两句 , 《〈王昭君二首〉其二》中“君王若问妾颜色 , 莫道不如宫里时”两句 , 皆体现了白居易怀古诗幽默诙谐的色彩 。而苏轼的怀古诗 , 幽默诙谐之处更是比比皆是 。如《〈骊山三句局〉其一》中“辛苦骊山山下土 , 阿房才废又华清”两句 , 《〈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五首〉其三》中“天下几人学杜甫 , 谁得其皮与其骨”两句 , 《读〈开元天宝遗事〉三首》其三中“破费八姨三百万 , 大唐天子要缠头”两句 , 均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诙谐、幽默的特点 。
将二人带有幽默诙谐色彩的怀古诗加以梳理比较 , 不难发现 , 诙谐的天成与否 , 诙谐的色彩的浓与淡 , 成了二人怀古诗的明显区别 , 即白诗的矫饰感较重 , 诙谐的色彩较淡;而苏诗则难有矫饰感 , 诙谐色彩浓重 。究其原因 , 不难发现 , 个人性情与才情有别应该是其中主要原因 。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 , 幽默源自人生智慧 , 幽默同时还是一种才能 。三、二人怀古诗作对后世的影响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中说“千秋万岁名 , 寂寞身后事”,而白居易却对自己的“千秋万岁名”满怀信心 。他在《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中说“世间富贵应无份 , 身后文章合有名”.明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签?谈从一》中评价道:“唐诗人生素享名之盛 , 无如白香山 。初疑元相白集序 , 所载未尽实”,后“信之”,并“因叹此老得名至此 , 岂不折尽一生福来”.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也记载 , 新罗宰相愿以百金换一篇 。应该说 , 白居易因为拥有了《长恨歌》、《上阳白发人》、《李夫人》这样几首迎合了世人审美需求的怀古诗作 , 使他的怀古诗在对后世的影响上 , 要明显超出苏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