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酒带粽的诗句( 二 )


明朝端午浴芳兰 。
流香涨腻满晴川 。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佳人相见一千年 。
《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
《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
《端阳采撷》【宋】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
《已酉端午》【元】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
《七律 ? 端午》【现代】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
端午带注释的诗词 一、端午诗词有关端午的诗词甚多,这里选取一首 。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
二、翻译和注释翻译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
注释①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 。
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 。
因这天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 。
又因这天少女须佩灵符,替榴花,还称“女儿节”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 。
古时又称角黍 。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泪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 。
”最早粽子是黍米蒸制而成 。
到了宋朝,粽里有馅,中间夹枣、豆、杏之类 。
③艾束著危悉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
据说艾叶气,熟芬芳,能通九窍,去疾病,故载于帽子上 。
危冠:高冠 。
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屈原《涉江》一诗云:“带长铁之陆离分,冠切云之崔鬼 。
”④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
形容粽子的诗句有哪些? 好不容易找到的,古代描写粽子的句子不怎么多: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
-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
-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
-唐元稹《表夏十首》 。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
-宋秦观失调名《端午》 。
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
到了晋代,粽成为了端午节庆食物 。
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 。
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的习俗 。
...
有关端午节粽子的诗句有哪些1、《竞渡歌》年代: 唐 作者: 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
2、《端午日赐衣》年代: 唐 作者: 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
3、《减字木兰花 竞渡》年代: 宋 作者: 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