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琴者经典读后感有感( 十 )


在钢琴坟场 , 没用的零件堆成山 。不可燃的 , 最后都会被当垃圾掩埋 。被拆完损坏的钢琴琴体最后就丢进炉子里烧掉 。烧掉那些钢琴来保持温度 , 好让其他钢琴有再一次存活的机会 。
像人类的暮年 , 一副断壁残桓的惨淡景象 。
在具有普遍性的世俗生活下 , 每种关系都会试图建立供需平衡 , 少有人过孤注一掷的人生 。就像调琴师的启蒙老师邱老师 。一生致力于培育天才灵魂 , 却发现灵魂只能引导 , 无法塑造 。
她自己的一生亦是如此 , 曾一腔热血去纽约追梦 , 发现没有天分 , 成不了才 , 放弃了 , 回到家中过起“井然有序”的生活:
但在旁观者眼中 , 也无法判断这“合适”是真合适 , 还是一生磨合之后认了命 。到老 , 她再见到自己“无所建树”的爱徒 , 感受到抱歉忧虑、以及一些愧意 。她不清楚自己的轻轻一推制造了什么 。于是她对昔日弟子说:
你能说这封信是试图弥补什么呢 , 还是试图安慰自己呢?
说回来 , 真正有天赋且有一腔孤勇坚持梦想的又有几个人呢?小说里倒是举了些例子:耳聋的贝多芬、自闭的古尔德、厌恶自己的里赫特 。
到后来 , 人们不再聆听古典乐和现场演奏 , 偶像变成了隐居小公寓里弹巴赫的朱晓玫和三个月卖出三十万张唱片的藤子海敏 。她们都以一种强悍、孤独的状态在暮年挣扎着活着——琴技再出类拔萃 , 比不上一个有故事的人 。
比起音乐 , 能被大众记住的也只是故事 。
最近听《滚滚红尘》听得多 , 就觉得人一生都在试图活出自己 , 到最后也不过是求仁得仁 。梦想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 “梦想”的险恶 , 早想晚想 , 其实都没什么用 。但能早点看穿“梦想”是好的 , 人容易平静、耐挫一些 , 或许就更容易达到动态平衡 。但这道理 , 《心经》里早写过了:
远离颠倒梦想 , 究竟涅槃 。
【寻琴者经典读后感有感】真正让我感到悲伤和宽慰的是 , 在这个故事的结尾 , 调琴师的名字被这一个人 , 提起过这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