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希望|医保扶贫给了我生的希望

生的希望(医保扶贫给了我生的希望)
当时被诊断为尿毒症的时候,我不敢相信,当时的心情,我现在都找不到语言来表达 。”26日,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祝阿镇南北郑村的郑建建家中,他倚在窗边,平静地向采访人员讲述自己生病的经历 。
他今年30岁,这已经是他与尿毒症作斗争的第六个年头 。原本属于一个青年干事创业的六年,郑建建几乎全在医院中度过 。
生的希望|医保扶贫给了我生的希望

2015年的一纸诊断书
郑建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父母在工地打零工,姐姐在外地一所医院上班,一家人的日子平凡却幸福 。
意外就这样来临 。2012年,在济南工作的郑建建感觉身体不适,来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慢性肾脏功能障碍 。在医生的建议下,他采取保守治疗,靠口服药品来维持着治疗,但控制效果不佳 。2015年,郑建建出百思特网现高烧不退、鼻腔出血等症状,在经过检查后,被确诊为尿毒症 。
尿毒症,如晴天霹雳 。对这个农村家庭来说,虽了解得并不多,但也足以让一家人瞬间崩溃 。
“医生给出的建议是,长期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或者换肾 。”郑建建的母亲说 。“孩子还这么年轻,以后的日子还长 。当时我就想趁自己身体还能撑得住,将肾移植给儿子 。”
但是高额的手术费对于这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
“当时我就想要不就算了,不治了,谁都知道,这个病是个无底洞 。”看着年迈的父母为自己四处奔波借钱,郑建建一度想要放弃 。
为了孩子,郑建建的父母,硬着头皮把所有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了个遍,终于凑够五十万“救命钱”给儿子做手术 。
2015年4月,肾脏移植手术成功 。
然而,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 。由于排斥反应过大,郑建建的肌酐在稳定了一段时间后持续上升 。2018年,当他再次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告诉他,必须要进行血液透析 。
噩耗再次击垮了郑建建 。肾脏摘除后的母亲,只能干点简单的家务活,姐姐也已出嫁,全家的收入只有靠父亲外出打零工和家里流转出的几亩土地租金 。高额的外债加上每个月不菲的透析治疗费,让他再次失去了希望 。“前面几十万的账没还完,每个月透析还要好几千块,靠啥治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郑建建只剩苦笑 。
转机和希望
不断增加的透析、药物、治疗费用,慢慢地让这个家叹息声越来越多 。但令人欣慰的是,转机和希望,来了 。
在了解到郑建建的情况后,在齐河各部门的关心和社区的帮助下,2017年底,郑建建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疗保障待遇,包括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特惠保一站式救助政策 。2019年底,郑建建家又被纳入低保,家庭成员享受每人每月190元低保费 。
自山东省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始终把医保扶贫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彻底摸清我省医保扶贫对象底数,积极开展参保销号行动,2019年确认的239.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20年确认的197.9万脱贫享受政策人员已实现医保参保全覆盖 。
“精准落实医保扶贫政策 。这是打赢医保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所在 。”省医保局局长张宁波说 。
郑建建给采访人员算了一笔账,现在每月去医院透析三次,每月费用约9500元,个人仅承担1000块钱左右,2019年的治疗总费用约129422元,个人仅付了11964元 。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县,近年来,德州市齐河县不断加大医保扶贫力度 。及时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贫困重度残疾人”四类扶贫对象的信息核对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逐村排查、逐户核对,逐一落实参保补贴和参保措施,确保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
齐河县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介绍,凡是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享受基本医保起付线减半,且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对贫困群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至5000元,提高分段报销比例,取消封顶线;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实行医疗救助,救助比例不低于70%,年度支付限额提高到20000元;超出部分,采用特惠保险兜底政策,确保贫困户住院治疗时个人承担部分不超过总费用10% 。
“现在我们的负担轻多了,正是有了医保扶贫等一系列的好政策,免除了我的后顾之忧,给了我生的希望 。也是我更加坚定信百思特网心、战胜病魔 。”郑建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