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读后感怎么写?( 七 )


”为说对的话认错、写检讨或停播节目 , 就是我辞职的时候 。“
如今 , 主持人纷纷跳槽 , 其中一些给人正能量的新闻人的辞职挺让人惋惜 , 郎永淳、赵普......有思想有见识有水准有职业操守的新闻人真是不算多 , 尤其是央视 , 需要这些荧屏和生活形象都正能量满满的人 , 不知道他们离去后会不会再出现又一个赵普?真担心下一个听到的消息是白岩松离开央视 。白岩松针对别人的询问 , 说了上面这句话 , 相信他 , 正如赵普的微博:”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 都不错 , 但核心是价值观留人 。“希望不要听到白岩松离职的消息 , 希望一直听到他的”声音“ , 他的《白说》并不白说 , 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很多 , 在民众中 。
”捍卫常识 , 建设理性 , 寻找信仰 。“
这也是一种价值观吧 , 很正常 , 很简单 , 却又很复杂 , 未来还需要白岩松这样的一群新闻人坚守 , 为了希望 , 为了努力向好 。

白说读后感怎么写?


这两天在看白岩松的《白说》 , 颇有些感触 。这种强烈的感觉促使我突然想写点什么 。《白说》这本书听其名大概就能够猜到它的主要资料 , 也就是白岩松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感悟 。我平常向来不太爱好此类书籍 , 在我看来 , 人生百态 , 各有其不一样 , 成功和人生轨迹是不能复制的 。但是我很好奇从一个新闻人眼中看社会和世界是怎样的 。
此时此刻我的心跳速率比平常快 , 这说明这本书给了我收获和共鸣 。刷了太久的微博和朋友圈 , 很久没有这种在书中偶遇知音的惊喜感和幸福感了 。就像张爱玲笔下所写:“原来你也在那里” 。就像在铺满青石板的雨巷中 , 突然转身看见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 。这种幸福感缺失了太久 。我开始认同读一本好书就如谈一场恋爱的观点了 , 期间有与作者心灵之通 , 有意见相左的分歧 , 只是不能争吵 , 不能转身离开 , 一阵反思过后仍然爱不释手 。
白岩松在书中谈到他的读书之道时 , 我差点泪流满面 。他说你以为读过了 , 其实是错过了 。我想想自己错过的确实值得可惜 。大学四年 , 我很多时刻都是跑图书馆 , 借阅过很多书籍 , 历史类 , 哲学类 , 心理类 , 文学类等等 。但是至今让我想重新想借阅和翻看的是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 , 如果说我是正因爱好历史因此爱此书 , 那就错了 。与此书的相遇说来有些不那么浪漫 , 如果不是大学老师布置作业 , 我想此生我注定和它错过 , 但是我虽然曾与它相遇 , 却没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感情 , 这也是我至今最大的遗憾 。当时把看《东晋门阀政治》当成一项任务 , 我爱上它是在喧闹的候车室等火车的时候 , 当我看到作者笔下的东晋门阀的那些趣事和人物性格时 ,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穿越了 , 当时的我不知道四年后我还会如此着迷此书 。看过太多历史类的书籍 , 很少有这种觉得历史是个很搞笑的东西的感觉 , 大多数人对历史总是过于敬畏 , 因此写出来的作品总是觉得离现实很遥远 。历史确实是个遥远的概念 , 但是我想能把遥远的概念写出昨日的感觉 , 这才是还原历史最好的方法吧!当然大家的作品是有很多的 , 每当我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 我都觉得黄仁宇先生必定是个很搞笑的人 。其实我没有接触过作者 , 我之因此读出我所认为的作者的性格 , 但是是正因他的作品确实搞笑 , 确实让我喜爱 。当然这也和个人的文学底蕴以及史学背景有很大的关联 。作为大家或者资深的研究者 , 也许他们在我们看来枯燥的史学中发现了乐趣 , 然后帮忙我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 。我们此刻所阅读的都是他们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正如他们把食材加工成食品 。只是食材加工大多数人都会 , 只有少数人才能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 令人垂涎欲滴 , 流连忘返 。我至今都很感谢我大一的专业老师 , 是她让我知道陈寅恪 , 钱穆 , 顾颉刚 , 翦伯赞 , 黄仁宇……这些人的作品有惊人之处 , 当然惊人之处是我阅读后得出的结论 。经过广泛阅读之后 , 我发现读什么样的和读谁的书太重要了 。一本好书读完后就像和恋人分别 , 其间的酸甜只有自己慢慢去体会和领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