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读后感怎么写?( 九 )


白说:学习 , 相当重要一点是去喜爱你不喜爱的 , 适应你不适应的 。打开自己 , 试着体会和接纳那些不一样的声音 。如同读书 , 不好正因一本书的主题或表达方式很陌生就去厌恶它 。
再谈读书 , 我常常会在未读之前就轻易拒绝自己陌生的作家与作品 , 在自己熟悉与习惯的题材和语言风格里游走 。是否能够在阅读中更深入地打开自己 , 挖掘精神与心灵的潜能?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读到自己 , 既然人生已渐渐失去选取的可能性 , 为何不在阅读中尝试给自己更多的机会 , 去读到未曾发现的自己?
白说:有的书当你很年轻的时候就把它读了 , 以为是读过了 , 其实是错过了 。太年轻的时候 , 有些书的味道你是读不出来的 。而在你真到了需要它的年纪 , 却没再次跟它相缝 , 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
我一向认为 , 人与书的相逢相知需要缘分 。为避免好书太早相遇而错过最完美的相知 , 需要常读常新 。初中时便读过《约翰 。克里斯朵夫》 , 这么多年过去了 , 当初读到什么?能记住的真不多了 。需要重读的书太多 , 愿有生之年少留遗憾 。
八九两个月似乎很忙 , 读书的时刻很少 , 完整读完的书 , 《白说》之外仅有一本——冯唐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 。不仅仅读完 , 还抄录了不少 , 仿佛回到中学时代 。在同龄人热衷诗歌的年代 , 我埋头琼瑶金庸 , 读诗的兴趣不大 , 而这天却越来越喜爱读诗 。诗用简单的文字组合完美诠释了我内心渴望表达的情感 。白说:为什么读诗?正因中文有无限可能 , 每一个玩文字的人都可能有一个新发明 。成千上万汉字摆放你面前 , 当你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字时 , 每一个字都不是新的 , 但它们完成了一种全新的组合 , 又一次发明了中文 。我以为 , 书读久了 , 对文字亲近到必须程度 , 肯定会爱上诗 , 正因那里有最美丽的中文 。
拉拉杂杂 , 读《白说》最触动我的还是关于读书 。对书中关于道德经、关于人性、关于发展、关于世界的言说 , 不是无感 , 而是看得太多 , 没了新鲜感 , 失去了思想的弹性 。在“老生常谈”中 , 亦有星星点点的精彩言说 , 如:人性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好处没有好处 , 好细节才有好处;结论是危险的 , 过程是安全的 。每每读到这些句子 , 不得不暂停阅读 , 闭目思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