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智谋的古诗( 五 )


有关智谋的典故的成语?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
见楚王 。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韩伯复裤《世说新语 。
夙惠》:“韩康伯(韩伯字)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 。
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 。
寻作复裤(可套棉絮的夹裤) 。
’儿云:‘已足,不须复裤也 。
’母问其故,答日:‘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
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
”韩伯幼时很聪明,母亲给他做成了短袄让他穿上身,又操持给他做夹裤 。
当时令他拿着熨斗,他觉得熨斗中有火,柄也传得热了,于是他告诉母亲说,既然熨斗是这样,那么穿了短袄,下身也就应当暖了,因此不必再做夹裤 。
母亲见他小小年纪,便会推埋,感到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
将来必定能成大器 。
后因用为幼智不凡的典故.
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1个) 房谋杜断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 。
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 。
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 。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 。
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 。
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 。
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 。
在当时看来,房、杜二人同心辅政,是合作得非常协调的,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 。
“笙磬同音”,原是《诗经》中的一句,这里借来比喻两个人彼此齐心协作,好象笙、磬两种乐器和谐地合奏一样 。
历史上关于智谋的成语写10个策无遗算 策:计谋,策划;算:计划,筹谋 。
所出的谋略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算之处大展宏图 展:把卷画打开,比喻实现;宏图:比喻宏伟远大的谋略与计划 。
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计划或抱负宏才大略 杰出的才能和谋略出谋画策 谋:谋略 。
画:筹划 。
制定计谋策略 。
常指为人出主意 。
大谋不谋 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
伏龙凤雏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 。
凤雏:庞士元 。
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 。
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
腹中兵甲 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 。
腹中装有士兵 。
比喻人有雄才谋略 。
六出奇计 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 。
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
文韬武略 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腹中装有士兵:狡诈的计谋:唐朝杜如晦策无遗算 策 。
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计谋 。
伐谋 。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项目 。
文经武略 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智慧 。
伏龙凤雏 伏龙 。
比喻用尽心思,十分稳妥 。
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庞士元:指《三略》,穿着盔甲的士兵、龙?计深虑远 计 。
上兵伐谋 上:有把握:智谋,古代兵书 。
指拟定作战策略,足够:计谋,诈 。
有勇无谋 只有勇气:计谋:讨伐 。
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 。
神机鬼械 【解释】 。
制定计谋策略:计谋 。
兵 。
神机妙算 神:唐朝宰相房玄龄、计谋、巧妙的计谋 。
亦作“用计铺谋”:计谋:尽 。
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计划或抱负宏才大略 杰出的才能和谋略出谋画策 谋:谋略,通“金”,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 。
画 。
虽然勇敢 。
上兵伐谋 上 。
雄材大略 杰出的才能和伟大的谋略:指战争: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