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教与其他宗教特点比较有什么不同


景教与其他宗教特点比较有什么不同

文章插图
景教在中国演化时 , 大量参考佛教概念 。其中较有趣的是,四福音书的作者 , 均改以“法王”称呼:玛窦是明泰法王、路加是卢珈法王、马尔谷是摩距辞法王、若望唤成瑜翰法王;
教堂叫作“寺”;大主教叫“大法王”;教士自然叫作“僧” 。天主的称呼则取叙利亚文Alaha音译,叫作“皇父阿罗诃”,亦有按道教规则以“天尊”称之者 。
在中国佛教及道教影响下 , 景教有发展成综合主教(Syncretism)的倾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作者景净曾著有《志玄安乐经》,教导世人如何得到安乐 。
经文按照儒家经典《中庸》的格式撰写,渗入“无为”、“清净”等中国哲学概念,经文曰:“无动无欲 , 则不求不为 。无求无为 , 则能清能净 。能净能净 , 则能晤能正 。能晤能证,则遍照遍境 。遍照遍境,是安乐缘 。”
扩展资料
景教发展过程
景教是早期基督宗教在华发展的主要宗派,她是东方教会的一支,是古代蒙古、中亚、波斯、中东影响较大的基督宗派 。
景教又称为聂斯托利(Nestorius , 约368-451)为君士坦丁堡牧首(东方教会神职,相当于主教) 。
他是叙利亚人,提出“基督二性二位说”,认为圣母玛利亚只是生育耶稣肉体 , 而非受予耶稣的神性,对当时教会盛行的“上主之母”提出质疑 , 建议以“基督之母”称之 。
主历428年,聂斯托利出任君士坦丁堡牧首,引起亚历山大主教西里尔(Cyrillus of Alexandria)的猛烈抨击,主历431年,以弗所会议(Ecumenical Council of Ephesus)召开后;
多个教派的冲突虽被调解,但聂斯托利被革除主教职务 , 其教派亦定为异端(见:附录),他也最终在埃及安息 。
聂斯托利死后 , 他的追随者继续秉承他的思想建立教会,在东方各国继续发展 。为中世纪时期,亚洲影响最大、信徒最多的基督宗派之一 。
主历1625年(明天启五年),西安掘出一块石碑,正面写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以1780个汉字撰写 , 另附数十字叙利亚文,引起当时天主教宣教士和中国信徒轰动 。
当时中国天主教三柱石之一的李之藻在《景教碑颂》作序说:“今日后 , 我国士大夫,不得复咎圣教之来何暮矣 。
读知千余年前 , 已盛行若此乎 。”而他与不少士大夫都以“景教后学”自称 。他们之所以如此激动 , 乃在于这块石碑的出土,见证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证明了早在唐代中国就有福音的传布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