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清醒:一半是懂了,一半是算了

成年人的清醒:一半是懂了,一半是算了
文章图片

人这一生最难的修行,就是选择与自己和解 。
美国心理学家科亚斯说:“我们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为不甘心而引起的 。”
你越是不肯放过的事情,越会让你失去更多,使自己陷入亲手编织的痛苦牢笼中 。
生活这道题,无论怎么解都会有遗憾 。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沉默,选择不说,不是因为无所谓、不在乎 。
而是因为我们渐渐明白:如果凡事都要去争个高下,其实都是在和自己过不去 。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一半是懂了,一半是算了 。
01
懂了三观不同,争辩就算了 。
宋人苏舜举曾讲过这样一则寓言 。
森林里有一只燕子和一只蝙蝠 。
在燕子眼里,日出代表早晨,日落则意味着傍晚 。
蝙蝠却不以为然,它认为太阳落山后,美好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
它们互不相让,总是认为对方错了 。
有一次,它们又为此争论不休,眼看就要打起来了 。
这时,路过的猫头鹰,说了一句话:
“你俩一个生活在白天,一个生活在晚上,见过的世界完全不一样,怎么可能得出一样的观点呢?”
歌德有句名言:
“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思想情感完全相同的人 。”
每个人所站的位置角度不同,想法观点自然也不尽相同 。
若一味争辩,试图强行说服别人,只是浪费口舌 。
2006年,德国汉学家顾彬发表文章,直言当代中国文学粗制滥造,水平低劣 。
北大教授陈晓明听后,立即撰文驳斥,列举了中国文学近些年的成就 。
然而顾彬丝毫不为所动,认定中国文坛就是一潭死水 。
就这样,两人发生争论,在公开场合也针锋相对,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
正当陈晓明准备与顾彬继续理论时,系主任陈平原拉住他说:
“顾彬的文学趣味和评价标准都是西方的,你们争来争去,不是鸡同鸭讲吗?”
听了这话,陈晓明恍悟,在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下,顾彬根本无法深入理解中国文学 。
纵使自己说得再多,也是徒劳 。
于是,他便不再回应顾彬,一心投入做自己的研究 。
后来,他成为了北大中文系主任 。
《人生三修》中讲:“智慧成熟的人,会清醒地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所以不会与人争辩 。”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沉浸在自己固有的观念里,很难被他人打破、扭转 。
三观不同,就别再强求对方的认可 。
若一味争下去,不仅争不出个所以然,更是对自己无意义的消耗 。
成年人的清醒:一半是懂了,一半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