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加速“适老化”改造,适老服务彰显人文关怀

【网络空间加速适老化改造】在社会飞速数字化转型的当下 , 老年群体的数字化应用之路 , 开始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工信部日前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 致力于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使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时遇到的困难 。改造行动首批将优先推动8大类115家网站、6大类43个APP进行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 。
老年群体面临“数字鸿沟”
想进入公共场所 , 却因需要出示健康码而犯了难;去医院看病准备现场挂号 , 被告知号源已在网上被预约一空;准备上网“冲浪”获取新鲜资讯 , 却因为误点了看不清的小图标而下载了其它软件……互联网上多元且细化的内容与服务极大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方式 , 而老年群体往往因为不熟悉网络操作而不能充分地享受这些福利 。
工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 , 中国使用手机的老年人约2.74亿人 , 其中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老年人约1.34亿人 。这就意味着 , 全国或有近1.4亿老人使用功能机或使用智能机但不上网 , 老人与互联网间存在数字鸿沟 。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陆诗雨介绍 , 中国互联网正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 ,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触网上线 , 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 但与此同时 , 一些老年人仍没有接触过互联网 。
适老服务彰显人文关怀
数字化社会建设 , 既要有速度 , 更要有温度 。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这一问题 , 厘清老年群体日常所需互联网使用需求 , 聚焦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迫切问题 , 正成为监管部门、相关企业以及社会的各方共识 。
《方案》指出 , 针对老年群体的使用习惯 , 要推出更多具有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文字等功能特点的产品 。鼓励更多企业推出界面简单、操作方便的界面模式 , 实现一键操作、文本输入提示等多种无障碍功能 。提升方言识别能力 , 方便不会普通话的老人使用智能设备 。
除了改善界面操作困难的问题 , 《方案》也同样关注到了“内容适老化”的相关改造问题 。针对当前互联网应用中强制广告较多 , 容易误导老年人的问题 , 互联网网站和手机APP完成改造后的适老版、关怀版、无障碍版本 , 将不再设有广告插件 , 特别是付款类操作将无任何诱导式按键 , 以便各类特殊群体方便、安全地使用 。
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表示 , 工信部积极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工作 , 目前已经推动3.2万个政务网站实现信息无障碍改造 , 指导发布多项信息无障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 联合推广了200多项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