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学校开非遗课间操( 二 )


早先 , 八宝铜铃舞在酉水流域盛行 , 由于附着于“解钱”祭祀活动 , 其传承主要靠师传 , 并一直沿袭“父传子、子传孙及兄传弟”的规则 , 其传承先天就受到很大制约 。同时 , 由于受现代文化和时尚生活的冲击 , 原生态八宝铜铃舞也面临着日渐萎缩的境况 。目前宣恩县能够完整地跳一套八宝铜铃舞、做一场“解钱”法事的土老司已是凤毛麟角 。早期资料显示登记在册的原生态八宝铜铃舞艺人仅10多人 。
为了加大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 从2003年起 , 宣恩县政府就在全县范围内以不同形式举办了以民歌、民舞、民乐为主的大型“三民”调演等活动 。县文体局先后多次组织举办原生态八宝铜铃舞培训班 , 聘请民间老艺人田宗堂等授课传艺 。2005年 , 县政府成立专班 , 拨出专款 ,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挖掘 , 开展对八宝铜铃舞等重点项目的保护和申报工作 , 县文化部门深入全县6乡3镇192个行政村认真、扎实地开展田野调查 , 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 , 形成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资料 , 县文化馆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编号、归档 , 目前已达到立体式全方位记录保存 , 为今后的传承保护、项目申报、学术研究及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
宣恩土家族八宝铜铃舞集歌、舞、乐于一体 , 唱词以《竹枝词》形式构成 , 风格相似于《梯玛神歌》 , 是研究土家族文化历史的活化石 , 具有极高的艺术、宗教价值 , 是我省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10月入选宣恩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06年11月入选恩施州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07年6月入选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中新视频、恩施日报、网友评论